第112章 第 112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庄亲王博果铎今年刚二十出头, 他是承泽亲王硕塞的长子,承泽亲王也不长命,只活了二十七岁, 所以博果铎五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爵位,改号为和硕庄亲王。

    庄亲王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是上任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之女,宗室王爷的福晋大部分都出自蒙古各部,爱新觉罗和博尔济吉特的联姻从太.祖皇帝那一辈开始就没有断过,满蒙是一家, 儿女亲事上自然绕不开别人。

    不过以后就不一定了,太皇太后不再执着于送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进后宫, 之前养在宫里的那个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老太太最开始的打算就是让人家当皇后, 大概先帝爷的事情对她老人家影响太大,不知道怎么着就想开了, 那小格格没过多久又被送回了蒙古。

    皇后和裕亲王福晋都是满洲贵女, 以后宗室王爷的福晋估计也要在满洲勋贵中选。

    庄亲王对这到没什么感觉,他和福晋年少成亲, 感情说不上有多好, 但也一直相敬如宾,刚成亲那会儿察哈尔也曾给他送过海东青,不过这两年和那边的联系少了很多。

    察哈尔部不老实, 他可不想惹得一身腥。

    老丈人现在在盛京关着, 小舅子布尔尼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他可以和福晋相敬如宾,却不代表能把公事和私事混在一起。

    福晋是福晋,小舅子是小舅子,察哈尔那边敢闹事, 朝廷这边派兵也不会含糊。

    说是满蒙一家亲,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要不是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太能打,把蒙古各部打的元气大伤,他们这些年也不会那么老实。

    广西将军孙延龄被军前处斩,靖南王耿精忠联合台湾郑经造反,平南王尚可喜被他的好大儿尚之信偷偷囚禁起来,虽然没有掺和进造反的事情之中,但是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已经很明显。

    偷偷囚禁亲王可不是什么小罪,即便尚之信是尚可喜的亲生儿子,发生了这种事情之后,尚之信也逃不掉一死。

    不过他感觉尚之信也不是毫无准备,敢在这个时候把他爹关起来的怎么可能是简单人,那家伙是觉得朝廷把主要精力放在耿精忠身上,没空管他们一家子的糟心事才敢那么大胆。

    尚可喜怎么说也是朝廷亲封的藩王,年纪大了也不可能任人欺负,以前他们父子俩关系不好还能看在血脉关系上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儿子已经嚣张到囚禁老子,再忍下去可就成缩头王八了。

    京城的亲王郡王们都想跟着去南边打仗,庄亲王也不例外。

    他阿玛承泽亲王战功赫赫,南下追击李自成,征讨南明福王朱由崧,平定陕西、安抚河南,攻克江宁,戍守大同。跟着豫亲王多铎征讨过喀尔喀蒙古,跟随英亲王阿济格平定过叛乱,乃是大清数一数二的骁勇战神。

    可惜老天无眼,他阿玛那样能征善战的悍将也没逃过英年早逝的命运。

    庄亲王继承爵位的时候才五岁,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但是他毕竟是宗室亲王,该学的东西都得学,承泽亲王的威望高,留下的旧部也不是好惹的,足以让满朝文武都不敢招惹他。

    想他博果铎也是名将之后,他阿玛二十岁的时候都打了好几年的仗了,他现在还留在京城看孩子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每次见着皇帝堂弟都要说上几句。

    年轻的时候不出去奋斗,年纪大了就来不及了,他们家的人英年早逝的居多,万一他也倒霉的二十多岁就没了,来人世间走这一遭什么功绩都没留下,将来到地底下见着祖宗们多丢人啊。

    他真情实感的找皇帝请战,可皇帝就是不听他的,没办法,该等还是得继续等。

    他怀疑皇帝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去南边观战,所以拿他们这些比他自由的堂兄弟们出气。

    庄亲王是个善于自我安慰的人,皇帝不让他去南边跟着王叔王伯们打仗立功,又可能是因为他年轻不牢靠,也可能是兵力大部分派去了南方,京城没有太多能用之人,他们这些年轻的宗室王爷要留下来镇守京城。

    让庄亲王自己来说,那肯定是第二种肯定最符合他们。

    耿精忠谋反蓄谋已久,若不是福建巡抚反应的快,在张延龄死了之后立刻带上官印离开官服衙门,他已经被耿精忠抓起来杀掉来立威了。

    福建那边正式发动叛乱,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进而向江西、浙江进军,若不是朝廷之前狠打了一波“反清复明”的民间教派,这会儿那些教派怕是要遍地开花。

    广东平南王府悄无声息被尚之信掌控,朝廷之前把尚可喜请求回辽东养老、留尚之信袭爵留镇的折子驳回,尚之信心里正不舒服,不敢光明正大的竖起反旗,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却不少。

    云南吴三桂的反应是三个藩王里最低调的那个,老实的简直不像他,既没有趁机一起造反,也没有悄悄派兵去西南其他地方,只是给朝廷上了个请罪折子,然后关起门来什么都不管。

    皇帝没有惯着反贼的意思,那边耿精忠一反,朝廷就立刻下旨撤藩,不过撤的只有福建和广东两个,云南那边吴三桂反应的快,朝廷若是这个时候连他一起问罪,十有八九会适得其反。

    吴三桂是真安分还是假安分现在说不准,但是朝廷不可能对他毫无防备,南边战事刚起,朝廷的部署就安排了下去。

    遏必隆斩了孙延龄之后没有回京,直接接手广西的兵马,调兵遣将统兵安抚,有孔四贞的帮忙,广西反而成了南边最太平的地方。

    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兵入蜀,镇守自云南入川的险要之地,吴三桂现在没有动兵的意思,但是朝廷要防患于未然,不然等哪天吴三桂想反,以他手里的兵力,朝廷没有防备的话,轻轻松松就能占领云南、贵州乃至湖南,到时候和朝廷隔江对峙,到时候再想防备就来不及了。

    西安将军入川,陕西总督、甘肃提督、宁夏提督还有这些地方的总兵负责稳住西北,朝廷另外派人出镇陕西驻扎西安。

    西南不能乱,西北更不能乱。

    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军坐镇荆州,都统巴尔布进驻西侧常德,都统珠满防守东侧岳州,防止南方乱军北上湖广,也让乱军无法勾结到一起,不至于让朝廷陷入多线混战的困境。

    他们康熙皇帝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威震天下,直接调集了十路大军开往南方,京营八旗的主力大半都派出去了,京城附近的兵力大减,他们还得防着北边蒙古捣乱,自然不能把能打仗的人都派出去。

    南边的战事固然重要,京城的安危更重要,留下来镇守京城也是难得的好差事,虽然皇帝自己也在留在京城,但是皇帝手底下得有个使唤的人,遇到事情他总不能亲自跑去军营调动部队。

    庄亲王觉得他们皇上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一举一动都富含深意,留下他们这些年轻人在京城,肯定不只因为他们年轻怕他们受苦。

    南边作战的双方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不适合他们年轻人练手,也就是说,皇帝的打算是北边蒙古不老实的时候再派他们过去。

    宗室王亲对南方的地形习俗都不了解,但是对北方蒙古都了解的很,谁家里都有几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