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陆游!文武双全又一人!大宋文臣武将的含金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宋仁宗时空。

    包拯抿起唇,一丝不苟,想笑,却又憋在心理。

    到不是他因为后世的夸耀而想笑。

    只是因为,后世人说他是个黑脸判官,额头还顶着月牙。

    日断阳间夜断阴,额头月牙通阴阳?

    离谱!

    这简直离谱!

    这不是直接把他给神话了麽?

    嗯……

    虽说,后人会把古人祖先神话,历代皆是如此。

    但这事落在他身上,他还是感觉有些奇异……

    「9.9分?」

    一旁,宋仁宗赵祯微微扬起眉,不由道:「包龙图,你这评分,比朕的还高啊!」

    他赵祯,也不过被评为8.5分罢了。

    可包拯,却9.9分!?

    好家夥,简直离谱!

    包拯默然,许久后才开口道:「官家是关天下事,而臣,只审理小案子。」

    他非是拍马屁!

    只是单纯的认为,做官与当皇帝,是不一样的。

    「罢了……」

    赵祯也没纠结,继续看向天穹……

    ……

    而此时,大宋高宗时空。

    相府内,秦桧脸色铁青!

    好好好……

    跟包拯学当官是吧?

    我学你%*#%!

    包拯当官很好吗?

    包拯最高不过是个枢密副使罢了。

    本相凭什麽要学他?

    是,我做人,不如他!

    但论当官,嘿嘿,他不如我!

    ……

    而此时,问答空间内,秦镇继续道……

    「接下来,就是……」

    「排名第四:范仲淹,评分:9.9!」

    「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宋真宗时期,苦读及第,授司理参军,后,又当过县令丶校理丶通判丶知州丶权知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宋夏战争爆发后,提出『屯田久守』政策,巩固西北防线,西北边事稍宁后,被宋仁宗召回朝,授枢密副使一职。」

    「他曾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却不想,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

    「先后历任邠州丶邓州丶杭州丶青州知州。」

    「后,准备前往颍州赴任时,在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

    「后累赠太师丶中书令兼尚书令丶魏国公。」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成就方面。」

    「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开了北宋的风气,为后来变法打下了基础!」

    「同时,他的诗词,书法,也有很高的成就!」

    「诗词散文方面,也被选入后世的中小学必背课文之中,因为散文篇幅较长,乃是中小学深恶痛绝的存在。」

    「其中,代表作有:」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其次……」

    《岳阳楼记》·节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后世评价:」

    「知道谥号文正的含金量吗?」

    「历史上,罕见的彻头彻尾的道德完人,无论儒学学子,江湖侠客,贩夫走卒,朝堂归主,军官士卒,都挑不出他的毛病!其后代,甚至凭藉一个『范』姓,更被破格徵召!」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说到做到!」

    「一个人把岳阳楼拉高到了不属于他的水平!」

    「生当封武安,死当谥文正!」

    「一心报国,纯粹!」

    此时此刻,无数人听着范仲淹的诗句,乃至作为,都不由咂舌……

    当然,历朝历代,都不乏范仲淹这样的人物。

    不过,具体有没有范仲淹这样出名,那就不知道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