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东林书院成立!靖康之变爆发!(1/2)
但明朝的,却很清楚。
如果方腊真的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因为朝廷的统治太过腐朽,那水浒传中,就应该是方腊当主角。
而此时,秦镇继续开口道……
「这方腊,是浙江人,有一座漆园,说白了,他就是不满意朝廷的徵税。」
「讲道理,他也属于士绅权贵阶级。」
「如果真的是农民起义的话,那应该是打地主,分田地,这才符合利益。」
「但他打的,是官服,杀的是官兵,甚至,连老百姓,他一样不放过。」
「什麽农民起义?这就是造反!」
「而且,还是文官士绅阶级推出来的代表,是那些人的扶持,才有了所谓的方腊农民起义。」
「当然,最后方腊还是败了,被童贯直接给镇压浇灭,就连方腊本人,也被带到了开封斩首。」
「除了方腊起义以外,同时期还有个宋江起义。」
「在水浒传中,说他有一百单八将,占领了梁山,打着替天行道的名头,农民起义。」
「事实上,宋江不过只是有三十六人搞事情。」
「并且,规模也没有多大,在方腊面前,就是个弟弟,还是弟中弟。」
「当然,方腊不重要,宋江也不重要。」
「之前说了,宋徽宗与蔡京,现在轮到童贯了,就说说童贯。」
「在所有人印象中,童贯就是个权宦,死太监,根本没有半点本事,就被宋徽宗各种提拔,还去打仗镀金。」
「在《奸臣传》中,蔡京是六贼的头头,童贯就是排名第二的大奸臣!」
「在各种评分之中,蔡京与童贯等六贼,基本上都是排名倒数的存在。」
「如果有个什麽奸臣榜,这两人至少也能排得上前列。」
「那就说说看,童贯到底是什麽样的。」
「童贯,开封人,一开始,被宋徽宗派去收集字画。」
「等到后来要攻打青唐的时候,蔡京已经上位,就推荐童贯去当主帅。」
「针对青唐的吐蕃政权,其实早在宋哲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了。」
「甚至,陆续占领了邈川城丶宗哥城丶青唐城,并改邈川城为湟州,青唐城为鄯州。」
「元符三年,建湟州为都护府。」
「元符三年,也就是宋哲宗死那一年。」
「陇右都护府,其实都能很清楚的看明白,建立这个的原因,也是为了更好的攻打西夏,直接北伐,三面围攻,西夏几乎是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就可以轻松攻灭。」
「但这时候,宋哲宗,『恰好』死了!」
「这可真是太巧了。」
「前脚,陇右都护府建立,准备攻打西夏的时候,后脚皇帝就死了。」
「而皇帝死后,这支驻扎在陇右都护府的兵,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主心骨。」
「只需要有人在青唐地区煽风点火一番,这就成了当地民众激烈反抗,宋军处境艰难,朝廷就开始决定撤兵!」
「这情况,简直与当初高太后会还宋朝攻占的西夏四个地区如出一辙,不能说毫无关系吧,只能说一模一样。」
「这时候,其实就是向太后掌权。」
「不管是高太后还是向太后,但凡是太后摄政,基本上就有一个共同的特徵,就是:禁止变法,启用旧党,把一切对外扩张的领土全都还回去。」
「所以说,在宋朝,想要向外开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就算在勇猛的兵也没用!」
「出兵攻打,需要粮食吧?」
「后方直接给你断粮,饿都能给你饿死!」
「就如同神宗时期,攻打西夏的时候一样。」
「都打到人家陪都城下了,后方就是不来粮食,最后饿死的人,是战死人的十倍。」
「别说什麽给文官泼脏水,这就是事实。」
「赵匡胤重定秩序,建立了宋朝,表面上看,秩序出来了,天下太平了,繁荣了。」
「可别忘了,所有人,曾经都吃过人。」
「能活下来的,身上就没有一个是乾净的。」
「而几十年过去了,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麽,文官天天谈的是忠君爱国,宣扬的是仁义礼智信,给老百姓洗脑,让老百姓忠于朝廷,忘掉曾经的陋习,改掉曾经的坏毛病!」
「是,百姓是改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也已经忘掉了那段岁月。」
「但是,这帮子专门宣讲的文官,文人们,可不会忘。」
「他们知道,这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所谓的忠君爱国,就是一种愚民手段,就是专门糊弄百姓的。」
「只要老百姓信了,也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而他们本身呢?」
「一个个的,穿的人模狗样,浑身上下闪烁着正义的光辉,就好像,他们与曾经,早已经划清界限,成了过去式,身上只存在真善美,没有一点邪欲恶!」
「然而,事实上,不是没了邪欲恶,只是被他们隐藏在了心底而已。」
「就像苏轼写的那句诗一样: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还有别人写的,如:要当且隐忍,勉强就功名。」
「其实不光是文人,将黑暗隐藏在心里,几乎是每个人同样都会有的东西。」
「那些喜怒形于色的,基本上不长久。」
「就像赵匡胤的儿子,乃至赵光义的儿子一样,在宋朝,就讲究一个喜怒不形于色。」
「等到掌权了,等到自己的地位高了,那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这不就是【要当且隐忍,勉强就功名!】麽?」
「当然,话题有点偏……」
「宋朝想要向外开拓的难点,除了用兵后方不给粮食以外,还有一个就是……」
「就算你攻占了,可皇帝死后,那这地方,又会被摄政的太后,或者文官等给还回去。」
「所以,你攻占了也没用。」
「直到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也就是宋徽宗登基后,第二年,最后一批宋军,也彻底撤出了湟州,已经算得上是彻底放弃湟州了。」
「宋朝的版图,再次变成了曾经的模样。」
「不是宋徽宗想放弃。」
「就没有皇帝嫌弃自己国家领土多的,自从始皇统一天下以来,那一统天下,天底下只有一个政权的思想,几乎都刻到了骨子里。」
「但凡当皇帝的,有几个不想一统天下?当然,也确实有,但这些偏安一隅,不想着一统天下的,基本上名声都不好。」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胸无大志,没有报负。」
「当然,宋徽宗也想一统天下。」
「于是乎,崇宁二年,在向皇后死后,宋徽宗经过两年时间,总算稳定了朝局,将皇权独揽己身,再次派遣宋军,进入湟水流域。」
「六月份,再次收服湟州。」
「崇宁三年,四月,宋军抵达了青唐。」
「之前是说什麽青唐的各部落部族激烈反抗,导致宋军撤兵。」
「然而,这一次,宋军在抵达青唐成后,史书上记载:伪龟兹国公主丶前封齐安郡夫人青宜结牟及其酋豪李河温率回纥丶于阗般次诸族大小首领开门出降。」
「还没打呢,直接开城投降了,这还能叫什麽激烈反抗?」
「才过去短短三五年时间,态度转变这麽大?」
「前倨后恭?」
「说白了,宋军就是主动撤兵,根本不是什麽激烈反抗,处境艰难。」
「支持,青唐城被收复,之后,又陆续收复收复廓州丶积石军。」
「说实话,设立陇右都护府,将大宋版图扩张,这种事绝对不算小。」
「然而,打开搜寻引擎,关于宋徽宗的介绍中,压根没有提到『陇右都护府』,就更别说攻占青唐了!」
「当然,在童贯的介绍中,对这些也是一笔带过,平淡的就像是水一样,轻描淡写,宛若他今天早上吃了什麽一样。」
「说白了,这段历史,是真的被抹除了太多。」
「同时,把童贯的功劳等,也抹除了,说童贯只是监军,统帅是那王厚。」
「然而,陇右都护府设立之后,王厚当上了威州团练使丶熙河经略安抚使,带兵攻取廓州,拜武胜军留后。」
「而童贯,为熙河兰湟丶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丶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
「后来,宋徽宗又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如果童贯真的是监军,这些提拔,根本与他的功劳不匹配,更别说开府仪同三司了!」
「当然,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
「在童贯他们抵达湟州的时候,宋徽宗的宫中,恰好失火了。」
「唉,对,就这麽巧。」
「当然,具体什麽地方失火,没有记载,或者说,被人抹除了。」
「要知道,古代失火,可不是一件小事。」
「毕竟,宫廷多为木质结构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很容易就迅速蔓延出去,要不了多久,滔天火海就会出现。」
「这是什麽?这很明显是奔着烧死宋徽宗去的,就是不打算收复湟州,青唐。」
「可惜,宋徽宗命硬,没死成。」
「而史书中记载就是,宫中忽然失火,宋徽宗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乎就下令童贯停止出兵。」
「然而,童贯并未听从宋徽宗的命令,而是将诏令藏入靴中,继续率军出征,最终成功收复了湟州。」
「这诏令,要麽就不是宋徽宗下的,要麽,这事就是虚构的。」
「毕竟,刚抵达湟州,宫中失火。」
「宋徽宗认为不详,于是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