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拉拢杨一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杨一清道:“文武分开很有必要,平头百姓都还分家呢,吃大锅饭,总归没有分锅吃来的好,文武失衡的问题,是该着手解决了,臣全力支持。”

    “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人。”朱厚照哈哈一笑,道:“待过些年边镇军队重振雄风,朕召你进京,六部尚书,内阁首辅,随你挑选。”

    朱厚照一边画饼,一边拉近关系,亲切道:“你之付出朕都看在眼里,唉,你年纪也大了,再辛苦几年,届时来京,朕给你建一座大府邸……”

    巴拉巴拉……

    杨一清到底是甘陕总督,兼任马政,负责数镇防务的封疆大吏,起初还好,听着听着就觉着假了,道: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些都是臣的本分,还是先谈谈京卫武学的事吧。”

    “嗯,好。”朱厚照说的口渴,提杯饮酒,同时,把皮球踢给李青,“李卿,你说与杨卿听。”

    你是会使唤人的……李青深吸一口气,道:

    “武将和文官不同,且不说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单就是平常时候,操练,组织军屯什么的也不轻松,因此,对其待遇要优于文官。”

    李青沉吟了下,道:“文官有恩荫,武将自然也要有,且力度要更大。

    一来,这是为武将付出的回馈;二来,有了奔头,能让他们更忠于朝廷,忠于皇帝;三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对自己儿子没人会藏私,战斗经验,指挥作战等各方面,也会倾囊相授,这减少了培养成本。”

    李青抿了口酒,道:“杨总督以为如何?”

    杨一清缓缓点头,态度不似之前那般,说话也不再硬邦邦了,道:

    “武将虽多,可相比文官数量少太多了,即便悉数恩荫,也无大影响,嗯…,不知恩荫力度方面,先生可有腹案?”

    李青颔首道:“百户以上,可获得一个子孙入县学的名额,千户两个;镇抚使可获得一个子孙入府学的名额,指挥使两个;祖上有战功的勋贵,也给一个入府学的名额,再往上的武将,亦或自己有军功、祖上有大功的勋贵,可入京卫武学,名额上限,两个!”

    顿了下,“这是恩荫方面,武学开办自然是要向百姓开启的,当然,商贾除外,军户出身,亦或家中有从军者,考武秀才入县学时有加分项……”

    李青一一讲述自己的计划。

    杨一清越听越觉得精妙,不禁肃然起敬,道:“先生大才!”

    军户出身有优待,能很大程度抚慰军籍百姓的心,家中有参军的有优待,亦是对募兵制度下的士卒回馈,

    虽说加了分,可在诸多人加分的情况下,又回归到了相对公平。

    至于农户,工户,这类群体早就解放了限制,享受了红利,也不会觉得很委屈。

    退一步说,哪怕农户,工户家的子弟出不了头,也无伤大雅。

    因为军户,以及募兵制度下的士卒子弟,基础量已超级庞大,完全不用担心人才不够问题。

    如此安排,还能间接提振军队士气,让军队从上到下精神鼓舞。

    杨一清可以预见,在提高士卒待遇,部分募兵制推行,京卫武学的开办下,明军的精气神会迎来多大的转变。

    最多一代人,不,不用二十年,只需十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大明军队的战力就会恢复到太祖,太宗时期。

    甚至,再火器的进步加持下,战力还会稍胜一筹。

    当然代价也有,朝廷的军费开支会很大,这点,杨一清还是有些顾虑的。

    “军费问题,先生可有长治久安之策?”杨一清沉吟道,“是,现在府库殷实,赋税也足够承担,可凡事不能只想着好的一面,未来……谁又说的准呢?”

    “杨卿勿忧。”朱厚照吃喝之余,插话道,“我们有强大军队,还怕没钱吗?”

    杨一清一呆,讷讷无言。

    李青微笑颔首:“皇上言之有理,杨总督干嘛只着眼于大明,海外诸国……肥的嘞。”

    “咬上一口,满嘴流油。”朱厚照炫一口东坡肉,满嘴流油。

    杨一清咽了咽唾沫,忽有心潮澎湃之感,同时,又升起一种古怪的感觉。

    这俩人……皇帝不像皇帝,臣子不像臣子。

    倒更像是狗头军师给大当家出主意,准备干一票大的,抢一抢大户的土匪帮派。

    这简直是胡闹!

    然,却很有搞头。

    真的是,我都想加入进来了……杨一清深吸一口气,问:

    “皇上要臣做什么?”

    李青、朱厚照相视一笑,总算把杨一清这个大权在握的军中大佬给拉过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