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2/2)
两个人死亡的相同点显而易见——都在活着时就被残忍地分尸、尸体都被抛在了全息装置之下。一个是人来人往的广场,一个是众人观览的展台。
被谋杀.....手法残忍猎奇,期待吸引公众的视线,报复心强,是为了报复什么?
如果是全息技术相关的话,可为什么会选中这两个人?一个曾经的极端技术抵抗派,一个声名远播的全息细节设计师。
另外,为什么对他们死后的处理会不一样?
相比封立的尸体被精心地处理,做成“作品”一样地陈列。
亚历山大·曼西的尸体就只是被简单粗暴地散堆在喷泉纪念碑之下,任其污血横流,腐臭发烂。
是因为凶手对他们俩的态度不同么。
不对,封立死的时候一样痛苦,如果凶手对待他的感情有那么一点点偏向积极,也不至于叫他死成“呐喊”。可是说不通。
宁刻看着无数的信息,以及那些文字下面他亲手写的分析,换了一个思路。
假设这不是一个凶手做的,不是同一个人那么诉求就不会完全相同,对待被害者死后尸体的处理大相径庭也不奇怪。
所以可能是模仿犯么——宁刻很快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封立的真正死亡时间还不能确定,而且他的死亡时间极有可能在曼西之前。
凶手非同一人,犯案时间相近、手法相似……
每一条可能性的最后都缀着一颗没有终点的小箭头。
宁刻在无数次假设后紧接着无数次推翻,忽然没头没尾地想起了罗德尼的那位全息副官。
封立在戈尔菲诺的行程不曾中断过,警方现在迟迟不公布封立的死亡时间,且银河大规模地封禁了相关的分析贴,真的做的很明显了。
这个时间差中必然有类人全息的存在。
这件事一旦公布,伦委会立刻就会光明正大地插手这个案子,而封立一直与斯科特过从甚密,纳尔森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宁刻也不会。
于是他默默在脑海中的日程表上加上了一笔,觉得群众心理干预会是个不错的由头。
宁刻垂眸关上了全息导图,他需要真正的调查资料。
只是必须走的一步,他从不觉得负担。
全息在瞬间归束,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标签栏上不止这么一个文档。
身为稻田心理咨询师的宁刻在密切关注刑事案件,还不止这么一宗。
无独有偶,他亲爱的哥哥也一样在梳理海量信息,还有一些从中心那里拿到的消息。
只不过他没有像宁刻那样拉出一幅全息图景,只是仰躺在飘窗的软垫上,在旁人看来他就只是闭目养神而已。
就算宁刻照例浏览暗藏着的摄像头,也不会知道肖安真的在做什么。
肖安拿到的信息比宁刻要多一些,那是一条来自中心的情报,表明了封立的确切死亡时间,精确到五分钟以内,非常符合联盟如今的科技水平。
封立的死亡时间显然比曼西还要早,不止一天两天的那种,是整整早了一个月。
算起来已经是五十天之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说这段期间真正的封立早以被人做成了标本,而以他的形象及人格为蓝本的类人全息则代替他活了近两个月。
且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件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