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历史的倒车(2/2)
此时的明丶清丶顺三方之中,北方的清国正处在全面上升期,综合武力是三国中最强的。
顺国作为新生组织,目前的组织活力是最高的,但是也是最没有政治经验的,也没有成熟的根据地。
大明剩馀的土地是遭到战争破坏最小的,总体经济实力理论上是最强的。
但是大明朝廷的组织结构也是最为陈旧的,开始实行的政治制度也可以说是最为落后的。
国家构架都倒退到分封制度了,互不统属的地方军阀的作战效率也高不起来。
这样的大明与顺国双方联手之后,慢慢的勉强拖住了清军的攻势。
持续十馀年的高强度混战之后,三方都出现了精疲力尽的倾向,战斗的烈度也逐步降低了。
但是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三国始终没有签订盟约,名义上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三国的边界地区也不安宁,隔三差五的爆发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
三国为了战胜对手,也都在不断地积蓄力量。
清国大力开发辽东的土地。
打败了沙俄在东方的探险者和部队,从沙俄手中夺取了西伯利亚东部的土地。
而后顺着西伯利亚的海岸线继续向东探索,甚至越过了白令海峡,进入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
然后继续沿着北美洲西海岸南下,现在很可能已经探索到加利福尼亚了。
顺国则大力经营西域。
逐步击溃收服了准格尔汗国,陆续征服了中亚草原的几个汗国。
最终通过阿富汗找到了进入印度的门槛。
顺国进入印度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之后,整个统治集团的重心就迅速转移到了印度方面。
他们趁莫卧儿帝国内乱的机会,逐步征服和控制了印度北部的大量土地。
同时顺国在神州本土的势力范围不断地衰退,在嘉峪关以内的土地逐步落入了清国之手。
大明则是一路向南方开拓。
首先是将交趾之地再次纳入自己的核心。
然后又逐步控制和开发了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的土地。
寮国丶柬埔寨丶暹罗丶缅甸丶柔佛丶亚齐丶汶莱等南方藩国陆续内附。
爪哇岛和婆罗洲,吕宋和棉兰群岛,以及曾经的旧港所在的苏门答腊岛,也都成了大明本土。
南海周围的陆地和岛屿都被纳入了大明的版图。
这样一来,神洲本土范围内,总体上形成了南明丶北清丶西顺的格局。
明与清之间的战线和边界,基本上稳定的在了秦岭到淮河一线。
顺与清之间的战线,最初在太行山一线,后来不断的向西移动,最终缩到了嘉峪关一带。
神州本土的历史和格局,与朱简烜记忆中的历史同期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了。
不过在明丶清丶顺三国直接影响到的区域之外,这个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和格局,主要是欧洲丶美洲丶非洲的情况,仍然与朱简烜前世的记忆相差不大。
细节上应该会有不少的差异,但是重大历史脉络基本没变。
毕竟蒸汽机改良都还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还没有正式开始,东西方世界总体上还是割裂的。
神州和欧洲的国家都还没有办法直接干涉对方本土。
不过东西方之间直接接触比前世历史同期更多,相互之间的了解也比历史同期更加的深入。
崇祯皇帝稳住了局势之后,写了一本《坤舆地理志》。
以非常朴素直白的方式,介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地理人文风貌,还附带了很多张他本人手绘的地图。
虽然精度远低于后世的印刷地图,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全世界最精准和全面的了。
特别详细说明了从大明本土前往印度丶欧洲丶美洲的方法。
特别介绍了印度古代和当时的情况。
有从河西走廊走伊犁河谷,穿过河中草原和七河地区,经阿富汗开博尔山口进入印度的详细路线。
提到了一个「五大天府」的说法,也就是全世界最适合种田的五个地区。
其一当然是大明本土中原和江南地区。
其二是印度也就是古称的天竺。
其三是东欧的黑海沿岸的平原。
其四是北美洲东南部的沿海平原。
其五是南美洲东南部的银河(拉普拉塔河)沿岸平原。
还说明了印度和南北美洲原住民的情况。
说明了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占领美洲的过程和现状。
最后还提到了从阿拉斯加前往北美洲的路线。
整本书的格调,很明显是在引诱神州人,把目光投向海外的世界。
崇祯写完书之后,动用皇帝的权力,要求朝廷将这本书大规模刻印,在全天下广泛的发行和传播。
甚至不禁止流向顺国和清国。
这本书也是顺国和清国能够找到印度和美洲的直接原因。
最终清国砍掉了沙俄东进的爪子,接过沙俄的接力棒爬到了加利福尼亚,再往南就是墨西哥了。
顺国在侵吞印度土地的过程,也已经跟同样在蚕食印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打过交道了。
大明更是跟西班牙丶葡萄牙丶荷兰人都打过仗,夺取了他们在南洋的殖民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