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吴王遣使进京(2/2)
在具体事务上,皇帝觉得儿子的规划可行,就会继续支持自己的儿子。
与此同时,朱简烜计划通过闽国公牵线,与日本九州等地方藩主建立联系,通过民间手段招募日本武士,皇帝不是很赞成。
你一个大明皇帝的皇子,大明的藩国国王,搞什麽走私啊。
大臣们听到皇帝的命令也有些浮想联翩。
吴王现在已经是藩王了,虽然没有官方宣布就藩,但也已经不是普通亲王了。
现在皇帝给吴王的实权太大了,直接调动两个都督府的水师,在整个印度洋和日本自由行动,这具体又是要干什麽啊?
难道是正式计划征服日本了?
不过皇帝也没有要求各部配合,组织官员和移民接管之类的事情。
那就可能不是真的要占领。
剩下的似乎是军队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基本都是皇帝一言而决,大臣和将领们都没办法插嘴。
最后官员和都督们只能领命,现场开始拟定正式的诏书。
皇帝现场批准诏书,让掌印太监拿出自己的玉玺,在朱简烜的信件奏章和新的诏书上用印。
最后将信件和诏书都直接发给费淳,让他带回去给吴王和相关人员查看和执行。
费淳得到皇帝的批示后,又在应天府等了几天。
等待船队检查补给完成,两人就马上启程南下,去了闽国公府所在的泉州。
这个世界的大明,第一代闽国公是郑芝龙,第二代是其长子郑森,也就是郑成功。
郑成功的玄孙郑海康,于四年前刚刚继位,成为第七代闽国公。
郑海康今年四十五岁,正是精力还算比较充沛,经验也非常丰富的年龄。
对于吴王遣使来访,郑海康当然不敢怠慢,收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务必尽可能隆重接待。
闽国公郑海康的嫡长子和国公世子,今年二十五岁的郑瑞安有些不理解:
「爹,这个吴王殿下……不是因为鼓吹削藩,被陛下流放美洲了吗?他怎麽派人来拜访父亲了?」
郑海康张嘴就骂,同时也直接以眼前的事情,教育未来的继承人:
「你胡说什麽?你是民间商人那些报纸看多吧?看糊涂了吧你?
「吴王殿下大明最富的藩王,也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孩子。
「吴王现在拿着澳洲和北美,这麽大的两块地盘,未来只会越来越富裕。
「他怎麽可能会鼓吹削藩?你问问你自己支不支持削藩?
「他就算是小时候不懂事,看着古书就想着要削藩,现在长大了也不会再有这个想法了。
「至于说被流放,如果真的赶到北美,且不让他回来,那才是流放。
「现在殿下已经回到澳洲了,还能光明正大的来拜访我这个国公,这说明陛下对他的恩宠仍在。
「他可能就是想去看看北美的地盘,安排一下遥远封地的事情,办完了这不就回来了吗?
「以后咱们家想要继续挣大钱,少不得要跟这位殿下打交道,所以要好好接待。」
闽国公郑海康的判断逻辑非常清晰,闽国公世子郑瑞安也马上听明白了。
吴王殿下自己当了藩王之后,按理说不应该继续支持削藩了。
父亲也问自己支不支持削藩,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藩国君主的继承人,会支持削藩吗?
答案本来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郑瑞安自己的心里面其实并不完全认同。
心中仍然隐隐有个非常奇怪冲动,仍然有几分支持削藩的想法。
但前提是,朝廷能够北伐中原,能够收复故土旧都。
民间报纸上有很多的分析,很多学者都认为只有先在本土削藩成功,才能顺利完成北伐。
因为藩镇君主里面有叛徒,肯定会在朝廷北伐期间作乱。
郑瑞安基本认可这种分析。
郑瑞安曾经期待过,自己能够作为大明水师的统帅,在海上彻底摧毁胡虏的舰队。
然后护送陆军去天津港登陆,进而直插顺天府,活捉弘历老狗。
也就是完成岳王爷的夙愿,真正的直捣黄龙。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些,就算是以放弃藩国为代价,那郑瑞安觉得也是值得的。
但是这种话当然不能在老爹面前说出来。
肯定要被老爹指着鼻子骂,甚至可能直接上手殴打。
郑瑞安只能把自己想法憋在心里,开始好奇吴王的使者会说些什麽。
吴王来找自己老爹又要干些什麽?
吴王会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作为藩王却仍然支持北伐和削藩。
还是像自己父亲所说的那样,长大了之后有了自己的利益,就不会再关心这些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