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大湖能有别的重要作用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20章 大湖能有别的重要作用吗?

    朱简烜表情非常严肃的问汪莱:

    「你考虑过没有,这麽多的水堆在山谷里,会不会对地面有什麽影响?

    「会不会压垮地层结构或者山脉,诱发地震和火山爆发之类的自然灾害?

    「对于周围地区的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雨雪,会有什麽样的影响?」

    汪莱非常坦诚的说:

    「禀老师,目前科学院没有这样的经验。

    「不过正好可以用三江泽水库作实验,用来收集这方面的数据。

    「三江泽水库周围人烟稀少,周围都是高大山脉和原始森林,同时位置还非常靠近大海。

    「若是建设大坝蓄水的过程中,真的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地质灾难,可以方便将水迅速排入大海,迅速停止蓄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正好可以作为在内陆人口密集区修建水库的参考。

    朱简烜觉得汪莱说的有道理……

    像是三峡那种地方,上下游都有大量的人口,修建过程中要大量迁徙居民,根本没有办法放开了蓄水。

    除非是整个重庆地区都变成湖泊,才能储备万亿立方米的水。

    朱简烜稍微有点心动。

    只是……无论怎麽说淹没的范围还是太大了,至少是十万平方公里的平原。

    关键是淹没的没有意义。

    黑龙江一年的水量,只能让水面上涨三到五米,每年消耗的水量也只能是这个数字。

    剩下的几十米深的水,黑龙江几十年的水量,都会被永远封存在湖底深处。

    就算是为了航运,为了封锁三江泽河谷,也不需要几十米水深。

    而且封锁三江泽河谷并不是永久性的任务,最多四五十年之后就不需要这麽做了。

    汪莱说的好听,水库可以淤田,未来可以排水。

    但是按照后世的经验,这个水库只要建设成功,水电供应到了周围的城市中。

    除非是工业产能全面衰退,整个国家的用电量开始大规模降低了,否则这种水电站是不可能拆掉的。

    就像洪泽湖和高邮湖,他们都是在平原上蓄水成湖,淹没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平原。

    是在自西向东缓慢倾斜的大平原上,在地势较低的东部修建了东南西北向的大堤,将水流强行堵在了上游形成的湖面。

    都是「地上悬湖」。

    如果淮河流域下雨,洪泽湖面积就会迅速扩大。

    因为洪泽湖的水非常浅,而且湖底是还是一个缓坡,越靠近西北水域边沿水就越浅。

    就是这样的平原地上悬湖,古代为了供应漕运的水源,现代为了保障淮河下游的农田灌溉,始终都没有拆掉的可能性。

    盱眙和泗洪两县划给江苏之前,每次淮河流域出现大规模降雨的时候,安徽和江苏就会起冲突。

    安徽当然想要决堤排水,但是江苏不会允许这样淹没自己的地。

    双方甚至闹到过兵戎相见的程度。

    把盱眙和泗洪划给江苏,直接原因不只是为了治理洪泽湖。

    更重要是让安徽跟洪泽湖大堤不挨着,让安徽没办法不管不顾的去炸开洪泽湖大堤。

    避免相邻两省为了是否泄洪发生直接冲突。

    但就算是这样,安徽遇到内涝的时候,双方还是会打口水仗。

    就这样都动不了洪泽湖。

    所以朱简烜设立的淮海布政使的时候,就把淮河干流丶洪泽湖丶高邮湖这些地方放在了一起。

    现在可以方便管理,避免直接冲突,也为未来做好淮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做准备。

    朱简烜脑海中闪现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又问了个问题:

    「有没有办法,将淤田的蓄水范围,与未来的水电站的蓄水范围分开?

    「比如说,三江泽范围内淤田顺便通航,蓄水深度有十几二十米深度就行了。

    「兴凯湖平原用于蓄水发电,可以加高到一百多米以上……

    「这样在未来时机成熟了,就可以将三江泽的水排空,但是兴凯湖可以继续发电。」

    汪莱下意识的回答:

    「老师,黑龙江干流和松花江的河道在三江泽内,三江泽地势比兴凯湖平原要更低一些。

    「三江泽水蓄满之前,黑龙江干流和松花江水无法进入让兴凯湖平原。

    「除非完全不惜成本,在山坡下的河谷平地上,修建一条七八十米高,数百公里长的大坝,将水流提前导入兴凯湖平原。

    「否则,兴凯湖平原只能依赖乌苏里江的上游干流蓄水。

    「这部分乌苏里江干流的径流量,肯定远远低于黑龙江干流和其他主要支流的水,有可能会差出一个数量级来。

    「而兴凯湖平原面积大概是三江泽的三分之一。

    「所以,用整个黑龙江给整个三江泽和兴凯湖平原同时蓄水,速度会比用乌苏里江上游单独给兴凯湖蓄水快很多。

    「按照注入的水量与淹没面积的比例计算,只淹没兴凯湖平原肯定比和三江泽一起淹没更浪费。

    「兴凯湖平原也肯定会被淹没,因为这个平原北部出口比南部低。

    「封闭北部汇入三江泽的出口后,乌苏里江的水得把整个平原全部填满,才能有机会从南部出口排出去。

    「除非修建一条最大深度超过四十米,长度几百公里的大运河……」

    朱简烜算是确认了,这个工程根本就没有办法折中。

    要淹没就是全部淹没,全部淹没效率最高,工程难度最小,成本最低。

    甚至是只有全部淹没方案具有可行性。

    炸山崩石堵上河谷的出口,等着水自己蓄起来就行了。

    其他的折中思路,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在成本上都是完全划不来的。

    无论是几百米长,几十米高的大坝,还是同样尺度的运河,造价都会是恐怖的天文数字。

    只能考虑一下,这个超级大水库修建起来,有没有其他的巨大用途。

    否则单纯发电的话,没有必要去搞这个。

    如果单纯为了封锁和控制内陆,可以简单粗暴的去炸山堵河,形成最大深度十几二十米的湖泊,不需要堆到几十米深。

    这样的实际工程成本是最低的,同时没有发电站收益和用电方的掣肘的话,水坝也可以随时再扒开。

    所以一个巨量的水库,可以全年平稳放水的水库,能发挥什麽巨大作用?

    「北水南调?」

    于是朱简烜又问汪莱:

    「你之前还说过,如果黑龙江上的水坝过高,就有可能会让松花江倒流,让江水从辽河注入渤海?」

    汪莱马上说:

    「是的老师,若大坝的水位高度,超过松花江上游的海拔,河水就会倒流回到东北平原腹部。

    「东北平原也是四周高,中间低,也算是个更加巨大的山中谷地。

    「这个巨大山谷的出口只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松花江进入三江泽,另一个就是南下去辽河了。

    「我们堵住三江泽的下游出口,三江泽水满之后,自然就会向辽河方向流淌了。

    「只要在平原谷地的最低处,稍微疏浚一条引水的渠道,就能让水流通过自然下切,慢慢形成足够宽大的自然河道了。」

    朱简烜马上追问:

    「那这些南流的河水,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法,在成本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送到京师和华北。

    「关键是成本可控,同时输水量足够大,比如说将整个黑龙江的水都送过来,有没有逻辑上的可能性?」

    汪莱和周围的大臣都吓了一跳:

    「老师的意思是……全部的整个黑龙江水?引到京师来?我们为什麽要这麽做?」

    朱简烜现在没办法解释:

    「为什麽你先不要管,你先分析一下这件事情,在逻辑上有没有可能性。」

    大明现在的工匠和官员们还没有概念,但是朱简烜对华北和北京的缺水问题印象深刻。

    朱简烜提前分散京师的职能,其实只是避免在一个地方集中用水,但却无法降低总体上的用水量。

    整个华北地区的用水压力不会降低,只是会因为分布的更加均匀,不会马上显露危害。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还是要得到足够多的淡水资源供应。

    前世的南水北调工程起始点,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流量只有388亿立方米,根本供应不上华北的工业和农业消耗。

    那时候的「南水」其实主要被用作城市的饮用水源。

    而黑龙江的径流量高达3500亿立方米,与整个珠江流域基本相当。

    如果真的能全部引入华北,能根治华北缺水问题。

    华北如果不缺水的话,农业条件肯定比东北更好,特别是比三江泽更好。

    汪莱开始一边思考一边说:

    「老师,学生大致……评估了一下。

    「从松花江上游到京师之间,应该能找到相对平坦的路线,所有的山脉都可以绕过。

    「总距离应该在一千公里左右。

    「想要将整个黑龙江水全送过来,关键是完全走平原河道的话,估计至少需要宽度五百米,深度至少二十米的运河才稳妥。

    「单纯算河道需要挖的土方量就是一百亿立方米,这完全超出了目前大明的工程能力。

    「从地面上直接向下开挖运河是不可能了。

    「如果在渤海之中,靠近岸边的几十米外,修建堤坝作为入海通道,用入海的江水冲走堤坝中的海水。

    「这样能将淡水直接送到天津沿海,但是却没办法送进京师和华北内陆。

    「想要送入内陆,只能考虑在地面向上修建河堤。

    「可以尝试在相距一公里的两条线上,平行修建两条十米高度的河堤。

    「就像是黄河大堤那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