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石油与运河与乾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81章 石油与运河与乾隆

    天工元年的春季的恩科,天工年代的第一场科举考试,在顺天府正式举行。

    大明本土丶南洋丶澳洲丶非洲丶美洲的大明举人,都可以来参加。

    一个地方是殖民地还是本土,关键看当地的人能否通过正常途径,相对公平的进入本土或者母国的高层。

    实际上在原有的历史上,无论是神洲的大明和清朝,还是欧洲的主要殖民国家,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把殖民地当正常公民。

    英国的北美和澳洲,很多时候都是罪犯流放地,英国也始终没有给北美移民投票权,所以才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崇祯中后期,在崇祯皇帝主导下,大明朝廷和藩镇以及民间在南洋的扩张。

    还是到了咸宁末年,在朱简烜的主导下,大明在澳洲丶北美丶非洲的扩张。

    崇祯和朱简烜两人都没有区分海外与本土的概念。

    两人始终没有禁止移民海外的大明百姓通过科举进入大明朝廷。

    两人甚至都是倾向于鼓励海外移民参加科举的,甚至于允许当地土着参加科举。

    因为在两人看来,参加科举的过程,就是融入大明传统体系的过程,包括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

    通过科举获得阶级跨越,进入统治集团的人,无论本来是什麽出身,在进入这个体系之后,都会维护这个体系。

    与此同时,按照朱简烜的吩咐,官方厂商开始收缩出口规模。

    本来准备用于出口的手工业产品,由中央朝廷供应机构直接收购下来。

    当然,朝廷收购了这些东西之后,肯定不会按照理论上的最省事的方案直接扔进海里。

    而是作为朝廷的奖品和福利,发给表现出色的官员和吏员,官营厂商的掌柜丶管事丶工人,屯田卫所的军官和士兵。

    欧洲大陆上的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大明这边还在继续热火朝天的搞建设。

    波斯石油公司在天工元年春季正式成立,然后马上组织了钻探队伍前往波斯湾探油。

    这支钻探队伍的护卫军队,比直接参与勘探和钻井的工匠还要多。

    保护钻探队伍的同时,也负责征服当地的贝都因人,也就是后世沙乌地阿拉伯地区的沙漠绿洲民族。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储量非常丰富,后世的开采成本也非常低廉。

    但是总体的开采难度却不算特别低,主要是很多油田的埋藏深度是比较大。

    比如沙特的最大陆地油田,埋藏深度在一千米到一千五百米的范围。

    钻一千多米深的油井,在这个时代本来就有难度。

    关键是,常规勘探人员,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油田,不知道具体哪儿可能有油田,还不知道油田埋藏了具体多深。

    在没有成熟的勘探技术,只能依靠「钻钻看」的形式,通过钻井试探着寻找这些油田,那难度会非常高。

    可能在没有油田的地方钻探,可能钻探了几百米之后放弃了,可能连续钻几十个几百米的井。

    在原有的历史上,到沙特勘探油田的美国公司,就是连续钻了很多井。

    但是都达不到油田所在的深度,一直在油层上方浪费时间,钻探公司几乎要破产了。

    才有人一口气钻到一千五百米,才发现了石油异常丰富自喷井。

    不能算是自流井,而是直喷井,宛如喷泉一样,持续的向外喷涌石油,长年累月的喷涌。

    现在大明的钻探队伍有朱简烜的指示。

    所以直接在正确的地方,直接奔着一千五百米的深度去打井,结果是第一口井就直接打出了石油。

    然后就开始装桶丶装罐丶装船往回运输,同时继续打更多的油井。

    大明现在已经有了排水量过万吨的货船,现在可以调动大量的大船满载石油往回走了。

    大明本土的中原丶东北丶北方地区,工业开发和建设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包括柴油机和汽油机在内的基本内燃机,以及内燃机驱动的工业和农业机械,在朱简烜验收之后进入工厂量产阶段。

    大明朝廷在华北丶东北丶江南丶广东四大区域,同时建设多个农用机械厂丶机动车厂。

    未来将大批量生产各种机动车辆供应全国的工地。

    配合这些机械的生产和使用需求,更多的钢铁厂丶炼油厂丶化工厂也同时开始建设。

    到天工三年初的时候,这一批工厂陆续开始投产。

    此时顺天府内外层的主要工程基本完成了,内外城的主要街道路面已经基本完成了沥青硬化工程。

    朱简烜也开始将自己日常乘坐的马车换成汽油机动车。

    有了颇为现代化的工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各种工程的建设速度再次跨越式的提升。

    在这些机械工厂陆续投产的时候,负责北水南调工程的汪莱找到了朱简烜。

    在文华殿的办公室里面,汪莱颇为激动和期待的向朱简烜行礼,同时递上了一份厚厚的文件:

    「陛下,北水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了。

    「现在学生请陛下批准,启动第二阶段工程,也就是松锦运河工程。」

    朱简烜翻了一下手中的文件,先看目录和前面的概述部分。

    北水南调,这个史无前例的大型水利工程,在汪莱主持下勘探和计算了这麽多年,现在终于完成了全部的规划。

    整个工程总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三江泽大湖。

    拦截黑龙江的入海航道,在三江泽范围内蓄水,构建一个巨型人工湖。

    关键是让江水汇聚之后逆流,顺着东北平原中间的低地南下,进入渤海或者继续引到其他地方。

    现在第一阶段的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三江泽主体已经被黑龙江水淹没。

    巨型人工湖已经形成了,未来继续蓄水提高水位。

    第二部分,也就是松锦运河。

    从松花江中游开始修建运河与河堤,引导松花江水流向辽西走廊的北端的锦州地区。

    包括一百多公里的运河,以及将近五百公里的大堤。

    第三部分,被汪莱称为燕山运河。

    顺着辽西走廊和燕山山脚修建河堤,让河水通过辽西走廊和山海关,最终抵达顺天府区域。

    第四部分,被汪莱称为太行运河。

    顺着太行山脚修建河堤,让抵京的河水继续南下,最终汇入黄河的主航道。

    用黑龙江丰富的水源冲刷黄河的泥沙,并供应大运河航道用水。

    朱简烜对这个工程是怎麽回事,心中早就有数了,现在就是看看具体的数据。

    包括预估的工程量丶需要的人力和资金,以及预计最终完成的时间等等。

    朱简烜大致翻了一遍报告,然后抬眼看站在前面的汪莱:

    「这个第三阶段真的可行吗?」

    整个工程最困难的地方,不是三江泽大湖也不是太行运河,而是燕山运河的蓟州部分地区。

    顺着山脚下平行修河堤,用河堤和山脉之间的空间构建运河。

    最关键的条件,还是山脉脚下接近平地地区的坡度是否合适,无论坡度太大还是太小都会导致工程量直线上升。

    太行运河虽然长,但是山脚下的坡度合适,工程量实际上不算大。

    蓟州地区就是海拔和坡度变化太大了。

    汪莱颇为认真的点头:

    「按照学生和同学以及大工们的核算,有陛下发明的工程机器就是可行的。

    「运河在蓟州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