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府」不是「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21章 「府」不是「市」

    按照沈复的建议办,那汉堡的事情就好办了。

    朱靖坚的汉王护卫军团,已经完成了事实上的政变,而且做的非常的彻底。

    原有的行政机构成员被一锅端,各个机构的首脑大部分被杀,只剩下三个投降效忠最快的活了下来。

    整个城市的所有街道和广场也都已经被民兵控制。

    两万士兵控制八万人口的城市,那根本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在如此巨大的劣势下,被抓的各机构成员只能认怂,宣誓效忠他们的新国王。

    朱靖坚最初的宣称也直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落实。

    汉堡成为汉诺瓦领地的一部分,废除原有的全部纵向和横向的协商机构,所有权力全部属于国王本人独断。

    汉堡的军事政变也确实成了典型。

    当时被杀的汉堡议长和公社长等人,在中枪死亡之后都被专门拍下了照片。

    其他议员和其他机构成员,被士兵全部抓栓成一串,然后向国王宣誓效忠的画面,也都被拍下了了照片。

    沈复写了一份说明,声称汉堡议长和公社长等人,裹挟汉堡市民公然对抗国王,拒不服从国王命令,被国王护卫军团处决。

    议员丶公社成员丶行会会员等聚众对抗,被护卫军团集体俘虏,宣誓效忠国王之后被释放。

    照片和沈复的说明被复制了很多份,分批送到德意志各地。

    其他所有的城市的驻军和新藩国君主,拿着这些说明重新接管分给他们的城市,迫使当地的原有机构全部服从。

    这些商业城市本来就是消息灵通的地方,汉堡发生了什麽也很快就传遍了德意志地区。

    汉堡的议长和公社长是德意志地区的知名人物,相当于邦国君主。

    其他城市的议员和商人们,当然也都想像不到,原本汉诺瓦国王就是准备屠城,只是最后变成了政变而已。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分析判断,是大明来的君主要求绝对权力,与汉堡议会和公社谈判破裂。

    最终才命令大明的军队直接控制城市,控制所有议员和商人强迫他们服从的。

    他们参考汉堡的情况,知道自己如果不服从,汉堡就是样板了。

    所以汉堡的事情传开之后,其他各地城市的接管就变得轻松了很多,几乎没有商人敢叫嚣着谈判了。

    朱靖坚自己的示范效应最好,他亲自带兵去接受不莱梅的时候,直接率领一万军队进城。

    控制议会等机构后,当场要求议会和公社成员向自己效忠,对方就直接答应了。

    朱靖坚的初心极其恶劣,但最终的结果可以算是还不错,只是汉堡的议长和公社长一群人白死了。

    汉堡和不莱梅以及其他的大小欧洲城市,汉诺瓦王国和其他的大明欧洲新藩国,莱茵河地区和其他归属大明欧洲省的地区。

    当地的人和产业的总体大概情况,实际接管治理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特殊的新问题。

    这些方方面面的信息,都通过当地的大明藩国君主丶大明朝廷和藩国的官员丶大明朝廷的驻军体系丶西厂的情报体系。

    分门别类的不断汇聚到顺天府的对应接收机构。

    西厂和以往一样,定期准备概括性的汇总报告,直接送到朱简烜面前,让朱简烜查阅世界各地的大致情况。

    朱简烜这个皇帝,也确实如朱靖坚说的那样,已经能够通过不断扩张的电报系统,随时掌握整个世界的主要情况了。

    这些消息当然不可能完全真实,朱简烜也没有精力依次翻阅原始报告,但这已经是真正的前无古人了。

    下面的很多普通官员猜测,皇帝对这些事情也许不怎麽感兴趣,应该看一眼就放在一边了。

    但是朱简烜这个穿越者,看着大明人对欧洲城市和乡村管理制度的改造,心中有一种独属于自己的特殊感慨。

    朱简烜发现,前世神洲发生过的事情,以一种完全颠倒过来的形式,在欧洲大陆上上演了。

    在原有的历史上,中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

    因为近代中国本身的虚弱,对照欧洲各国当时的强盛,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当时本能想要学习西方的方方面面。

    他们当时并不完全清楚欧洲人强盛的真正原因,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会盲目。

    经常忽略东西方之间的固有差异,没有意识到在欧洲社会适用的东西,在神洲的环境下未必适合,做不到因地制宜。

    在城市和乡村的管理制度上,在行政区划方面就犯过这方面的错误。

    首先是在民国时期,主动从西方借来了「city」的概念,在中国也尝试建设「城市」,认为这样能促进工商业发展。

    欧洲的城市和乡村是分开的两个体系,乍一看上去觉得城市建成区是单独管理的。

    于是当时也将中国原有的「府城」的核心区,将人口比较密集的建成区和工业区划出来,独立设立为「城市」。

    府下属的其他县域,甚至是县城下属的乡村,都跟城市建成区分割出来,交给省去管理。

    但是神洲地区的府城的概念,跟欧洲的城市概念相差甚远。

    神洲古代城市最重要的一层身份,始终都是中央帝国朝廷在地方上的行政中心。

    神洲的城市本来就在帝国的管理体系之内的,是周围农村地区的核心。

    直接生搬硬套欧洲经验,完全颠覆了神洲本土的传统。

    造成了非常麻烦的行政问题,在后续的上百年里面都没有真正解决,最终又事实上倒车回去了。

    欧洲国家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形成了复杂而繁琐的地方自治传统。

    一个封建领主得到了一份土地,通常会承诺不改变地方的传统和法律,只是要求当地向他交税就行了。

    大领主的大部分土地都处于某种自治状态。

    领主相当于在很多个小区有房子的包租公,要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到各个房子里面去收租。

    甚至可以不上门去收,让对方主动送过来都行。

    因为不需要掌控和处理地方上的具体事务,所以这种大领主可以管理非常多的下级机构。

    直接挂在领主丶国王下的下级机构,就算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也没问题,做好记录定期去收对应地方的税就行了。

    但是神洲帝国是中央集权国家,权力传递是自上而下的。

    每一个省府州县都是中央朝廷的延伸机构,每一个延伸机构都需要上级的授权,多个延伸机构之间的合作都需要上级协调。

    根据后世的实际管理经验,一个上级机构能够直接管理的下级机构数量,是有一个大致极限的。

    效率最高的是五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