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朱简烜的皇帝心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帝」,他是更高层面的真正的活着的「圣君」。

    朱简烜不只是在军队体系之中权威极高,在全天下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至高的威望。

    一个单纯的普通将领,就算是再受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拥戴,也没有办法让军官和士兵跟着他反对天工皇帝。

    所以朱简烜对杨遇春的处理,也没有什麽特别的顾虑。

    朱简烜看完了报告的前因后果之后,就直接对枢密院和军法部拟了一份命令。

    让枢密院和军法部派人去叶卡捷琳堡,直接免除杨遇春的中亚战区总督的职务,另外安排将领接替。

    同时调查杨遇春所犯罪行,如果只有报告上所说的那些,那就现场处罚之后调回本土。

    按照大明的法律,亚历山大的老婆跟杨遇春如果是自愿的,那就是通奸。

    两人互相看对眼,双向奔赴的通奸,又被称为「和奸」。

    按照大明律是男女各杖八十,如果女方是有夫之妇,那双方各杖九十。

    如果是男方通过各种手段,哄骗诱导女性与其通奸的,称为「刁奸」,双方各杖一百。

    具体方法,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脱了裤子打屁股。

    如果行刑的人得到了特别的安排,单纯最基础的八十杖通常就足够直接打死人了。

    朱简烜倒是不会专门安排人打死杨遇春,但这种惩罚对他而言也不算严重,说不定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通奸罪,公开打屁股,影响了声誉,同时顺便可能就不晋升了,也可能不会进枢密院了。

    如果朱简烜单纯按照通奸处理,说不定其他将领以后会参考学习。

    朱简烜的目的是杜绝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所以打完了板子之后,还要把杨遇春调回来,直接扔进枢密院养老。

    你不是不想进马上枢密院,你不是还想继续在前线指挥作战吗?那我就强行把你扔进去。

    看其他人以后还敢不敢干类似的事情。

    按照朱简烜的命令,枢密院和军法部安排的人手,要首先坐火车到哈萨克汗国中部地区,然后走陆路去叶卡捷琳堡。

    或者坐火车到唐努乌梁海,再乘船走鄂毕河航道靠近乌拉尔,再转陆路去叶卡捷琳堡。

    无论那条路,路上至少都要折腾一个月以上。

    在这之前,杨遇春还要继续承担总督职责,其他的事务还会通过电报继续往来传递。

    等他们处理完杨遇春再回顺天府,可能都要到冬天了。

    所以朱简烜安排好杨遇春的事情,就暂时把它放在了一边,继处理日常政务。

    目前大明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战争相关的汇报,朱简烜曾经专门要求通政司,将战争相关报告摆在最前面。

    朱简烜看着各方面的回报,知道这场战争大局已定了。

    就算是俄国丶奥斯曼丶顺国三国剩馀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们,现在突然意外开窍了。

    按照唯一正确的方向,开始改造现代政工官员,建立真正的现代化基层军事组织,搞出全民抵抗的战术。

    在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这三国的识字率都不足以完成这件事情。

    这三国即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奥斯曼活不过今年了,俄国的局势最迟明年就能收尾,顺国也许还能再活三年,但印度的缓慢其实也是好事。

    最终接收的印度人越少,后续的管理就越简单。

    整个世界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一个前所未有的东方式的新秩序和新体系,即将在整个地球范围内彻底建立起来。

    朱简烜每次想到这些事情,心中就会涌出一股强烈的骄傲情绪。

    朱简烜的心态不受控制的逐渐发生变化,朱简烜身边的臣子们的心态和意识也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最近这两年,大明与俄国丶顺国丶奥斯曼的战争全面开始之后。

    前线的攻势势如破竹,奥斯曼和俄国全都一败涂地。

    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和官员的意识中,最后一批潜在的有机会对抗大明的力量,被证明完全不是大明的对手。

    在每旬第一日举行的,相当于例会的早朝上,以及针对具体事务召开的,不定期的御前专门会议上。

    讨论到涉及到战争和对外事务的时候,就经常会有大臣忍不住表示感慨并且恭维朱简烜。

    说当今圣上功绩远超秦皇汉武,远超神洲历代圣君英主,远超大明的列祖列宗。

    以前还有一些臣子性格比较矜持,或者是性格比较保守和稳重的,不愿意过早的说大话。

    但是当俄国沙皇被俘投降的消息公开之后,几乎所有的朝廷大臣都认为,天下真的即将归于一统了。

    在消息公开之后的第一次早朝上,礼部侍郎就站出来提议,应该给圣上加尊号了。

    甚至是应该在皇帝之上,升级和创造一种更加至高无上的新称呼。

    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功盖三皇五帝,故而改称皇帝了,朱简烜也该换个超越皇帝的更尊贵的称呼。

    朱简烜的理性理所当然的判断,自己似乎不应该助长这种气焰和情绪。

    要谦逊丶要冷静,不能骄傲自满。

    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功劳确实已经远超秦皇汉武,为什麽不能换个框架和体系呢?

    朝廷上的臣子的恭维基本都是真心的,而不是对传统皇帝的虚空拍马屁,他们自己同样处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革新时代。

    朱简烜一时间还真的开始考虑,自己换个什麽样的称号比较好。

    但是这样开始思考之后就很快发现,各种潜在的尊贵崇高的称号,其实大多都已经被历代君主用过了。

    李治和武则天夫妻搞出了尊号,搞出了天皇天后的称号,还让日本人给学了过去。

    后面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长,各种各样的好词儿都强行堆砌成了一长串,结果数据溢出失去了意义。

    对于后人和而言,那那种十几个字乃至二十多个字的罗列谥号,已经变成了「太长不看」的东西。

    个别有特殊喜好的皇帝,例如宋徽宗和嘉靖之类的,还有一些具有个人特色的尊号和称呼。

    也许他们本人很喜欢,但是在其他人以及后人看来,那些东西就是不着调的。

    朱简烜一时半会真的想像不出具有特色的不落俗套的高贵词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