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范仲淹来当自己的老师。虽然晏殊比范仲淹小两岁,但是按资历,晏殊能当范仲淹的老师。

    晏殊是神童,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005年的进士。范仲淹是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八年,也就是公元1015年的进士。

    晏殊比范仲淹早了十年进入官场,和范仲淹同样是科班出身,正儿八经考上的进士。】

    天幕上出现了晏殊的诗文作品,比起范仲淹的作品也毫不逊色。

    宋仁宗赵祯看到被贬就反应过激,想着晏殊是太后刘娥给贬离中枢的,跟他没什么关系。好吧,也是太后在贬了晏殊之后又把人给召回来当副宰相。

    晏殊在他手上确实被贬过,但那是因为晏殊刻意隐瞒不让他知道亲生母亲是谁。

    后来他还是重用了晏殊。

    【范仲淹在守孝期间遇到了晏殊,可以说是遇到贵人了。别人守孝结束之后要焦心地等待朝廷新的任命,范仲淹直接被晏殊举荐,当上了比“丁忧”之前还要高的官职——秘阁校理。

    旁人连官复原职都是奢望。

    秘阁校理是能够随时见到皇帝的,前途不可限量。当然也得看人,如果范仲淹是杜甫那样不懂政治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唐肃宗李亨:“???”不是在盘点宋朝的名相吗?怎么批评起他来了?说杜甫不懂政治,不就是在说他识人不明,没有重用杜甫?

    天幕盘点杜甫之后,他可是重新又给了杜甫施展才华的机会。

    【范仲淹或许是因为曾经当过教席,所以对待向他请教的学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囊相授,资助各地前来游学的学子。

    自己的俸禄都用来资助游学的学子了,家里也就贫困了。

    《宋史》中记载:“范仲淹常常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

    范仲淹的几个儿子身为官二代,没有一件自己的衣服,小时候和贫苦百姓的孩子一样都是裸着的,要和兄弟们轮着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或许要等到长大成人了才能有自己的衣服穿。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反对范仲淹资助游学的学子,但是这个资助也要有个度吧?不说让家人大富大贵,基本的温饱问题要给解决,不能短了家人的衣食。

    钱都花在资助游学的学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裸着,几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有衣服穿也是奇葩。

    为什么不把俸禄都捐了,自己也裸着?

    或许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过苦,每天只能以白粥充饥,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所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尝尝其中滋味。

    老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儿子就忍受不了?

    在范仲淹家中,平时是没有肉吃的,逢年过节也没有,只在家中有客到访的时候,才舍得买肉食接待。】

    天幕下的众人习以为常。

    贫困家庭的孩子本来就不给穿衣服。小孩子长身体,个子窜的快,衣服没穿两年就短了不能穿了,给小孩子做衣服不是浪费吗?

    而且小孩子不穿衣服没什么,别说待在家里,就是上街上疯玩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不过范仲淹毕竟是当官的人家,不给小孩子衣服穿就过分了。

    当然,小孩子穿不穿衣服无所谓,大人必须得穿衣服。范仲淹过于节俭,把能省的都给省了,不能省的,也尽量把花销降到最低,省下来的钱用来资助别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