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枚在万松书院又得另一位督学赏识,破例将他补为廪生。

    明清两朝,廪生是吃公粮的。

    廪生名额满了,再有通过府试的就是增生,增生名额满了,再有通过府试的就是附生。

    唐伯虎府试第一也只是附生。

    袁枚能在廪生名额已满的情况下,破例补录为廪生,可以说是得了贵人相助。毕竟唐伯虎这个第一名,都没能破例补录廪生。

    乾隆四年,袁枚考中进士的名次是二甲第五名,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毕竟清朝的一甲只有三人。当然,有关袁枚的事情只是据说,并没有史料作为依据,清史还没有修。

    也可能袁枚未能够青史留名。】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想到自己开创的殿试保留了一千多年,心中窃喜,同时感叹后世真是人才济济,录取名额扩充了一次又一次。

    果然斗倒世家大族,造福的是寒门和普通百姓。

    丞相狄仁杰想着有贵人相助的前提还得是自身争气,这样才能够相互成就,强强联手,而袁枚的考试成绩确实很不错,未曾辜负。

    【现代大学生分一本、二本,三本及以下处于鄙视链中的最底层。

    古代进士也分三等,一等二等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三等在宋仁宗赵祯以前就是落榜了,因为有一个落榜生叛国,对宋朝造成了重创,这才改规则,将原来的落榜生也录取,归为三等。

    细分的话还有甲榜、乙榜。

    古代进士的排名不同,授予的官职不一样,前途也大不一样,形成鄙视链可以理解一点点。

    现在大学生也形成鄙视链就是个人品质问题了,理解不了一点点,毕竟出来都是打工人,想当官还得继续参加考试,而不管是几本,考试的门槛都是一样的。

    面试也不看你是不是重本,该陪跑还是得陪跑。内定之人不想去了,便是职位取消,也轮不到他人捡漏。】

    【据说袁枚在考出二甲第五名的好成绩之后,又得刑部尚书相助,进入了翰林院任职。

    在我们的印象中,翰林院是培养朝廷重臣的摇篮。想要官居一品,位列宰相,就必须得先入翰林,只有翰林才能入内阁。可以说袁枚的官途的一片光明,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呢,三年后袁枚因考试不合格被外调当个县令,这就是自己不争气了。

    他如果考试合格了,那就是翰林院编修。】

    洪武大帝朱元璋:“……”他废除丞相制度真是废了个寂寞啊。废除丞相,将丞相的权力分散开来,就是怕有臣子权力过大影响皇权,结果后世子孙搞出来个内阁,没有丞相之名,但有臣相之实。

    张居正不联合武将造反,可以说是高风亮节了。

    朱元璋十分期待最后一个名相的盘点,必是张居正无疑,让他看看张居正是怎么挽救大明的,也好吸取点治国的可取之处。

    希望万历不会干出太多让他生气的荒唐事情。

    【虽说是县令,这个起点也是比古代一些名人要高的,范仲淹、宋慈都是从九品官做起。当然,这要归于他们的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不如袁枚。

    但他们的事例可以证明,袁枚的起点不低。】

    【袁枚考试成绩好,起点高,但却是在走下坡路,从翰林院庶吉士,到外调做县令,然后就是一直当县令,做出了不少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二十九岁时当帘官,也就是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