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修筑要塞(2/2)
「大司马的军报里写得分明,说吴军所乘的船只都雕镂彩饰,在船上还覆盖着青色篷盖丶绛色帷幔,桅杆丶桨橹及兵器上都描绘花卉瓜果的纹彩。蒙冲战舰前后连接,远望犹如连绵的山峰。」
曹睿想了想说道:「吴军水军由谁统领?还是贺齐吗?」
曹真答道:「正是贺齐,昔年大司马在广陵攻魏的时候,也是被贺齐的水军所阻。」
曹睿感叹道:「长江确实是天堑啊!有了大江,土地从此才分南北,国家版图也为此隔绝。」
「皖口之处能筑城吗?可否让军士常年屯驻?」
司马懿答道:「陛下,皖口之处离江太近,并不适合筑城。东吴水军横行江面,东西调度迅捷快速,根本不是陆上用兵可以比的。若是在江边修城,显然会直接受到东吴的威胁。」
「东吴水军随时都可以乘船上岸突袭,而皖口又离寿春太远,一时半会根本来不及救援。」
曹睿说道:「既然皖口不能用,那皖城离江百里,又该如何长久屯驻呢?倘若连皖城都不能长久屯驻的话,那这次作战就单纯是斩获敌军丶并没得到其他实利了。」
司马懿解释道:「皖城固然可以屯驻,但毕竟皖城附近缺少百姓,恐怕从内地转运军资颇为耗费。」
曹睿问道:「可否在皖城附近屯田呢?」
目光从司马懿身上转向了刘晔身上,曹睿说道:「刘卿,此前卿不是说要让吴军俘虏来屯田吗?若是在皖城屯田,该如何去做?」
即使以刘晔的急智,一时间也被问得愣住了。
对于曹魏来说,屯田几乎就没有在边郡的。
打个比方,在原本曹魏的淮南防线中,寿春作为水运中心和对吴作战的基地,扼守在淮水的中心地带。
而真正在对敌一线的地方并不是寿春,而是寿春以南的合肥。寿春和合肥之间的联系,除了陆路上的道路之外,还有芍陂以及附近的河道水系相沟通连接。
若在扬州大规模的屯田,肯定在更安稳丶更后方的寿春屯田为好,谁会想在合肥城边上屯田呢?岂不是会随时在吴国的攻击之下?
因此刘晔说道:「陛下,在皖城附近屯田实施起来可能颇为困难。庐江郡的百姓早在建安年间都已流失了,哪里还有民众可以聚集起来屯田呢?」
曹睿缓缓说道:「如果军屯呢?」
刘晔想了片刻后说道:「军屯其实也颇为困难。皖城近皖水,总的来说还是易攻难守。而在皖城附近军屯的话,唯恐吴军会进行骚扰。」
曹睿笑着说道:「刘卿,诸卿你们都一并听听朕的想法。」
「历来大魏进攻东吴,缺少的都是用于行船进军的水道,往往因此不能进入长江之中。而武帝丶文帝多次攻打濡须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而皖城接近皖水,若能通过皖水入江,岂不是能得水军之利?既然要用皖水,那皖水附近必须屯驻军队,方能兴建水利丶营造船只。但目前的皖城附近又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
「朕想了个这样的法子。皖城不是易攻难守吗?那就何妨在皖城以南丶在潜水汇入皖水的潜口之处,修筑城池和要塞来扼守水道。东吴不也是在濡须水的地方修筑濡须坞吗?」
「若这样能成,那麽皖城一带不就有了屏障防护?兴起军屯来也更稳妥,再不畏惧吴人沿江骚扰了。」
司马懿和曹真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显着几分惊讶。
司马懿想起了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自己与另外三位辅政大臣入宫觐见皇帝。当时皇帝就说,要在边境修筑如祁山丶襄阳丶合肥一般的要塞,以此来扼守敌军进犯的道路。从而能使国力恢复丶积蓄力量。
半年多的时间过来,皇帝是这样说的,也基本是如此做的。在皖城一战中,虽然自己与诸位同僚多有建言之功,但大部分战略还是皇帝自己定的,在用兵时候也是料败为先,并没有冒失用兵,大胜之后便随即返回。
这其实就是在节约军力丶节约国力。
若真能如皇帝所说,在潜口处修建一个如濡须口一般的要塞的话,若是真能成,且不说军事上的种种便利,那麽以皖城丶潜口丶皖口一带处于寿春和襄阳中间的地理位置,俨然会成为一个新的军区!
就如同陈群所督的荆州丶曹休所督的扬州一样,皖城几乎距离襄阳和寿春差不多,再受寿春管辖是不合适的。若是由某位将领单独来督军事,用谁更加合适呢?
司马懿早年间就在曹操霸府中的东西曹掾任职,负责霸府之内的人事管理调动。从『人』的角度判断政治,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