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其惟春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649章 其惟春秋

    赵巡抚哪还有心思继续微服私访,气急攻心之下回了蛇王庙这个临时驻地后,当即就卧床不起。

    但是赵巡抚还是坚持把幕僚丶随员都召集到床前,共同商讨情势。

    大家都非常清楚,真正的大麻烦要来了。

    巡抚上任后急忙加税和补税,最主要动机其实就是为了博得皇帝的欣赏,毕竟皇帝肯定会力挺一切勇于徵税的大臣。

    与此同时,挑起和激化皇权和苏州地方的矛盾,逼着林泰来站到皇权的对立面上。

    只要这个核心思路能执行下去,其他一切都是小事,哪怕连连受辱也不伤根本。

    可是现在就连偏僻方向郊外路口一个的茶铺,都有说书人在借着「封堵蛇门」事件,大肆谈论越人巡抚仇视苏州,那麽其他地方怎麽可能没有?

    不用想也知道,这个舆论目前必定已经蔓延全城了!苏州百姓向来喜欢吐槽本地税赋沉重,所以这种阴谋论非常有市场。

    那麽巡抚加税和补税的动机,在舆情里就成了地域矛盾和争取减免浙江老家钱粮。

    皇帝要是能支持这种动机,那就真见鬼了!

    有个随员愤愤的说:「林泰来如此肆意的煽动地域情绪,以这种手段对抗朝廷钦差,长远来看必将玩火自焚丶反受其害!」

    赵巡抚斥道:「不要说长远如何!以后的事情与我无关!就说现在!目前!」

    互相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后,蒋师爷提议道:「这次是遭遇的是舆情问题,也只能从舆情方面反击。

    在下想到两条,一是重新打开蛇门,避免再被恶意联想指摘;二是常言道公论出自学校,东翁不妨驾临各府县学,进行辩白。」

    没有别人再能想出主意了,赵巡抚挥挥手说:「就如此安排吧!想来也不至于有人去学宫围攻本院。」

    蒋师爷叹口气,虽然主意是他出的,但他也不大看好。

    在普通地方,县城方圆不过二三里,确实可以做到公论出自学校。

    但是在苏州这样的大都会,不但人口众多,民间经济和文化繁荣活跃,学校能发挥多大舆论影响力真不好说。

    但面对巡抚的困境,总要有人站出来出主意,他这当幕僚的也只能尽量说点什麽了。

    原本蒋师爷还担心,巡抚驾临各府县学,会遭遇秀才们的围攻和质问——苏州读书人绝对干得出这种事情。

    但是最终却完全无事发生,巡抚在三所学校进行解释和辩白,无论说加税补税是因为国库亏空,还是说封堵蛇门是为了安全,都没什麽人反驳。

    就像是平平淡淡的走了个过场,无人争论,无人质疑,简直不像是苏州读书人的作风。

    不太放心的蒋师爷又自行出去,随机找个有说书人的茶舍坐了半日,果然又听到说书先生谈论「时事」。

    坐在台上的说书先生口沫横飞的说:「重新打开蛇门,正说明某些人心虚了!

    如果真的问心无愧,某些身居高位的人岂会因为一点议论,就不顾脸面推翻原有行为?

    所以重新打开蛇门这个举动,只是某些人心中恶意被识破后,下意识的洗白行动!正可谓是欲盖弥彰!

    还有,无论某些人怎麽惺惺作态,仍然要我们加税和补税啊!」

    蒋师爷越听越郁闷,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被「造谣」,而是舆论途径完全掌握在对方手里。

    无论己方怎麽洗白,对方都可以肆意进行歪曲和攻击。

    封堵蛇门,说这是效仿勾践的恶意;打开蛇门,就说这是心虚后欲盖弥彰,还怎麽反击?

    回到蛇王庙巡抚临时驻地,蒋师爷无奈的对赵巡抚劝道:「东翁不妨壮士断腕,停止一切加税和补税。」

    赵巡抚质疑说:「此等大事,说停就停,在别人眼里,巡抚政令岂不成了儿戏?

    那本院受同道委托来做这个巡抚,还有什麽意义?」

    旁边其他随员也说:「即便现在停下来,林泰来就能既往不咎?」

    对这些质疑,蒋师爷也无言以对,不过现在哪还有十全十美的办法?

    正当这时候,又有个随员冲了进来,向赵巡抚禀报说:「织造太监孙隆下令,将杭州织业摊派减半!」

    赵巡抚愕然道:「他疯了?」

    孙隆这个织造太监,其实全称是提督苏杭织造太监,不但有苏州,也包括杭州。

    只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孙隆这样的织造太监常驻苏州,因为这边织业更发达。

    每年需要上缴给皇宫的基本数目,除了少部分靠织造局自己那几百张年久失修的织机,剩下的都要向织业摊派。

    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像到,孙太监就管着苏杭两地,如果把杭州织业的摊派减半了,那麽不足的部分就只能从苏州加派了!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