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第275章 胸无城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可是元佑时代的『完人』啊!

    什麽叫完人?没有任何道德污点,能做事,有能力。

    就是太容易得罪人。

    因为这个人,只说真话,不说假话所以被人认为『毫无城府』——从来不装,不掩饰自己,有事就说事。

    这种性格,别说是官场。

    就算是在民间,也会没朋友。

    所以,傅尧俞的朋友很少很少。

    能跟他玩到的一起,基本脾气都差不多。

    而傅尧俞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足迹。

    成语:胸无城府,指的就是他。

    「叫探事司稍微注意一下就行了!」赵煦吩咐着。

    有傅尧俞在,他会主动帮赵煦盯着安惇丶祠部丶大理寺的。

    是的,在这种眼睛里不揉半点沙子的,大宋版海瑞眼里。

    没有新旧之分,只有是非黑白。

    他的性格,相当于王安石的拗加上司马光的牛。

    ……

    傅尧俞穿着常服,戴着幞头,走进了祠部官署之中。

    他的脸色有些黑,皮肤也有些乾瘪,双手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根本不像文臣士大夫,倒像是个整日在外干活的老农。

    然而,当他走入祠部,所有官员都低下头去,纷纷拱手行礼。

    因为傅尧俞,是四朝元老。

    他的资历和王安石丶吕公着是一样的。

    他是庆历二年的进士!

    英庙时代就已经官至知谏院丶起居舍人丶侍读,后来又任为侍御史知杂事。

    若非英庙驾崩的太早,他早已经进入三省两府了——此人在治平年间是公认的帝党。

    也是深受英庙器重的正直大臣。

    所以,哪怕是安惇这个负责核查的正官,在他面前,也要和晚辈一样。

    更要等着傅尧俞来了,安惇才敢开始核查。

    这可是大前辈!

    傅尧俞却没有这麽多讲究,他拱手回了一礼,就走到安惇面前,问道:「安御史,相关公文何在?」

    安惇楞了一下,有些不太适应与傅尧俞这种人打交道。

    但他还是恭恭敬敬的道:「傅公……相关文牍,皆在于此!」

    「嗯!」傅尧俞点头,直接绕过安惇,坐到那些案牍前,一封封的拿起来察看。

    同时,他还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了好几本书,放到旁边。

    傅尧俞不时的就会拿起那几本书,和手里的公文对照一下。

    安惇好奇的凑过去瞥了一眼,然后他就发现。

    傅尧俞带来的这几本,都是他从崇文院里抄录的相关条贯丶成法。

    他是在拿着这些公文和祠部的文牍对照,查找其中的条例。

    一条条的对照!

    安惇看着,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问道:「傅公今日来的如此之迟,是因为在抄这些条贯?」

    伏案的傅尧俞没有抬头,直接嗯了一声,道:「既受君命,自当尽忠职守!」

    他从昨日受命后,就钻在崇文院里,整整一夜没有合眼,将所需要的条贯丶法条和相关法令都找了出来。

    安惇听着,想起了他听说过的这位老前辈在治平年间的那些故事。

    传说和现实重叠。

    这让安惇大感错愕!

    不是——大家都在演戏,你怎麽就认真起来了?

    更让安惇头疼的是——傅尧俞这麽认真,他要真的查出点什麽来,他怎麽去和韩相公交代?

    安惇想了想,便堆着笑,道:「傅公,这些文牍,某也还未看呢……」

    傅尧俞依旧不抬头,只是将手一指。指向那几本他已经看完的文牍:「安御史可以先看这些……」

    安惇的喉咙,像被人塞进了一个鸡蛋。

    想要说话,却又说不出来。

    是……他是正官,傅尧俞是副,理论上应该傅尧俞配合他。

    可问题是,人家资格老,名望高,靠山也很硬。

    据说就连太皇太后,在看到他的名字后,就和左右欢喜的说:「此乃英庙股肱也!」

    「英庙曾和老身说过,朝中大臣,清丶廉丶直,三者合于一身者,必傅谏院也!」

    所以,吕公着每次举荐他,太皇太后都欣然应允。

    短短两三个月就将傅尧俞提拔到了秘书监。

    随时可能升任待制!

    安惇根本不敢,也不愿和其发生什麽纠纷。

    只能硬着头皮,坐到一边,拿起那些文牍看起来。

    但祠部上下,却比安惇还难受。

    因为,傅尧俞不仅仅认真,而且他处理文牍的速度很快。

    半个时辰后,傅尧俞就召来了祠部官员,和他吩咐:「去,将大理寺的文牍也取来!」

    「然后叫那惠信僧做好准备,本官看完大理寺的文牍,就要提审他!」

    说完这些,傅尧俞还叫来一个他的元随,就地写了公文,签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递到安惇这边:「安御史,且过目一下,若无异议,便请签押!」

    安惇接过那公文,看了一眼,然后问道:「傅公,今日下午就要去开封府讯问僧录司?」

    傅尧俞问道:「有问题吗?」

    安惇小声的说道:「会不会太匆忙?」

    「怎麽会?」傅尧俞说道:「当年,本官受英庙之命,为侍御史知杂事,本官一日而罢吕诲丶吕大防丶范纯仁等人……当日事毕,既求出知!」

    这是他最有名的一战。

    濮议之争,傅尧俞作为帝党,出任侍御史知杂事,一天弹劾四个反对濮议的谏官,将他们全部赶出汴京,事情办完,英庙龙颜大悦。

    傅尧俞却入宫请辞出知地方。

    理由很简单——陛下您让臣办的事情,臣办好了,臣现在该卸任了。

    然后不顾英庙挽留,坚决出知。

    这在大宋,不仅仅没有前例,也没有后来者。

    最让在场的人震惊的是——傅尧俞提起此事,就仿佛在说今天吃什麽一样普普通通。

    根本不在乎,被那四个人听到,也完全不在乎,那四个人里有两个人现在已经是当朝重臣,更是当今官家礼遇丶厚遇的经筵官。

    于是,安惇确信无疑。

    傅尧俞哪怕被贬了十年,当了十年的黎阳县监仓官。

    但他还是那个在治平年间,敢在慈圣光献面前直言劝谏,敢直接插手皇室内部的事情,逼着慈圣光献将那个怂恿慈圣垂帘的内臣任守忠赶出汴京,让英庙龙颜大悦,却又在这个时候劝谏英庙,让他善待慈圣光献身边内臣,修复母子关系的人。

    这个人从始至终没有变过。

    他依然是他!

    胸无城府的傅尧俞,孤臣傅钦之!

    今天只能一更,实在抱歉。

    因为白天实在是写不出什麽来。

    就像便秘一样。

    实在可怕极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