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金轮法王(2/2)
这话颇有深意,刘晏生怕方重勇误会,连忙解释道:「下官之前想离开长芦盐场很久,打听了关于登州的不少事情。现在渤海国那边负责海贸的权贵,正是大武艺之子大钦茂。而他……」
刘晏想了想,还是长叹一声道:
「当年您父亲奇袭渤海国那件事后,大钦茂在他身边当过两年随从。
这是太上皇安排的,这两年他毫无自由可言,形同奴仆。
两年后,大钦茂被太上皇赦免,将其安置在登州负责海贸。
此行登州,我们会不会与大钦茂发生冲突,也很难说。
大门艺如今在渤海国声望如日中天,被尊为金轮法王。节帅多少还是要给大钦茂一点面子,撕破脸是双输之局,而且对我们坏处更多。」
刘晏耐心解释了一番,生怕方重勇到了登州后就放开手劫掠,然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把大钦茂给宰了。
大钦茂是现在渤海国国主大门艺的侄子。而大门艺曾经当过基哥的宿卫,在兴庆宫里混过。
所以基哥让大钦茂在方有德身边当了两年的随员,实际上后者只是被大武艺所牵连。在基哥看来,大钦茂本人没有劝说他父亲(包括劝不动),就是原罪。
但大钦茂罪不至死。
两年敲打,基哥的气消了,再加上下一任的渤海国国主侍奉大唐非常恭顺,不能打大门艺的脸。所以他就给大钦茂安排了一个无关痛痒的肥差。
这很符合基哥沉迷权术,喜欢操控人心的风格。
现在的问题在于,大钦茂跟着方有德的那两年,他到底是心怀怨恨见面后要报仇呢,还是心怀感激见到方重勇要报恩呢?
这是刘晏担心的问题,因为他知道的事情虽然多,却只是明面上的。人心隔肚皮,大钦茂是什麽样的人,刘晏不清楚,他也不可能打听得到。
「大钦茂的事情以后再说,你刚刚是在说,登州对于我们很重要,对麽?」
方重勇微微皱眉问道。
「确实如此,节帅需要一个出海口,而登州则拥有北方最大的海港。
若是得不到登州,那节帅必须立刻领兵南下扬州,夺取这里也可以。」
刘晏非常认真的说道。
在他看来,方重勇夺取登州的难度,比夺取扬州小了一百倍都不止!
扬州重镇,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富庶且手工业发达,拿下后会引起很多人的敌视。
现在拿下扬州,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而拿下登州,方重勇目前的阻碍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盘踞在齐州(济南)等地的永王李璘。
刘晏不提这一茬,是因为李璘是皇子,很多话他不方便说。方重勇是什麽心思,世道要如何变化,这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沉默是金。
聪明人是不会直接提出来的。
「登州啊……」
方重勇喃喃自语般反覆念叨。
其实车光倩之前也是跟他建议,无论登州还是莱州,务必拿下其一。当然了,登州是首选,这里的海港设施,配套的城镇,以及合理而成熟的航路,都是现成的。
收入囊中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莱州的海港条件稍差,不是首选,还得自己慢慢开发。
当然了,拿到登州还不算完,事实上这里还有一个隐藏条件,就是与渤海国建立稳固而紧密的贸易关系。
这其中,得到渤海国的承认,甚至是在政治层面达成合作,是必须的。
要不然海贸怎麽可能搞得起来啊!光占一个被封锁贸易线路的海港有个屁用!
这些事情,就不是「财务达人」刘晏能看到的了。
一想到这些糟心事,方重勇就感觉一阵阵无力。刘晏出的主意看似解决问题了,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就好像开荒一般,需要不断的披荆斩棘。
以前在大唐的框架下面,军队是现成的,后勤是现成的,据点和补给是现成的,外交成果也是现成的。
节帅只要指挥打仗就行了。
那个时候,方重勇感觉自己几乎无所不能,逮着谁就打谁!
但是一旦失去了大唐这个背景板,现在什麽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的时候,却发前不是问题的那些杂事,都是让人脑阔疼的大难题。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方重勇叹了口气,这踏马都是些什麽鸟事啊!渣爹又给自己挖坑!
不过还好,听船夫说,顺风而下登州,只需要两日即可。这条安全系数极高,速度又很快的航线,让登州的战略价值陡然升高。
大唐建国之初,因为淳于难丶淳于朗兄弟聚众登州,拥兵拒乱,后虽然被招安,但朝廷对于此地显然是心有戚戚,直接废州。
到了武周末年的时候,才因为海贸的需要重开。
足以见得大唐朝廷,一直都很忌讳有人走海路从河北或者辽东到登州,进而威胁河南侧翼。
登州丶渤海国丶大钦茂丶永王李璘丶李宝臣丶洛阳……方重勇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人名与地名。
宣武镇的新战略,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
洛阳皇宫那标志性的圆形明堂内,不被长安中枢承认的「伪帝」李琬,一脸惊恐看着大殿内以韦坚为首的所谓「朝臣」们,又看了看带回全军覆没消息的安守忠。
整个人都不好了!
「安将军,皇甫大帅真的败了麽?那可是超过了七万精兵啊!」
李琬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打着颤。
七万人啊!把那些零零碎碎的也算是,应该还不止!
怎麽就一战打没了呢?
「回陛下,确实如此。关中的军队排山倒海而来,皇甫大帅死于乱军之战,逃回洛阳的百中无一。」
安守忠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面上十分淡然。
前方都几乎全军覆没了,现在李琬和这里的一大帮废物麽,敢动自己麽?
动了以后,谁来收拾烂摊子?
他现在处于有恃无恐的状态。
果不其然,韦坚对李琬建议道:「陛下,不如让安将军收拢溃兵,再在洛阳城内选拔青壮,组建新军。」
「准了。」
李琬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吐出了两个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