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梦里什麽都有(1/2)
接下来去哪里?
高仙芝心中没有主意,但是张光晟却已经打定了主意。
「高将军,您曾经也是方节帅的部下,何不带兵去汴州?
现在返回长安,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啊!」
张光晟苦苦劝说道。
他这麽说,当然是有自己的私心。
如果只是为了逃命,恐怕几个月前,他就已经在汴州了。但是,张光晟觉得自己骤然去汴州,身边又没有亲信,这样投靠方重勇,岂不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张光晟不甘心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弟,他要带一份投名状回去。
于是张光晟蛰伏长安数月等待机会,却又一直没有等到好机会,直到控鹤军在长安兵变为止!
张光晟这才想到,若是游说高仙芝部,一起去汴州,绝对是大功一件。
这样的话,方重勇就算嘴上什麽也不说,心里一定会记得自己的好。
到时候,路不就走宽了麽?
不过张光晟的想法虽然好,但高仙芝等人却明显还有其他的顾虑。
「多谢张壮士前来提醒,我等安西将士都欠你一个人情。只是投汴州之事,并非高某一人之事,也非这军帐内众将之事。
这一时半会,高某没法决定,只能对张壮士说句抱歉了。」
高仙芝虽然没说到底想怎麽办,但是拒绝张光晟之意已经很明确了。他们又怎麽可能被对方这麽一顿忽悠,就贸然投汴州而去呢?
「如此,那张某这便告辞了。」
张光晟对着高仙芝及军帐内众将深深一拜,转身便走,没有丝毫犹豫。
既然游说不了高仙芝等人,那麽提前去给方重勇报个信吧。
张光晟长叹一声,离开高仙芝的大营,翻身上马,孤身而去。
等他离开之后,高仙芝这才环顾众将询问道:「张光晟之言,你们以为如何?」
去汴州?
众将面面相觑,有点意动,也有点疲倦。
军中大部分人离开安西北庭的老家已经很久了,家眷也都在那边,不知家中如何,将士们思乡心切。
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安西北庭的兵马,至少是将领,绝对不能完全脱离于中原。
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被当成「外国人」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安西北庭也好,河西也罢,都不能完全跟中原脱离关系,否则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败下去。
这些地方都是因为贸易而兴,同样也会因为大唐的衰败,而跟着衰败。大唐的兴衰,与他们息息相关。
「将士们归心似箭,既然内有控鹤军在长安叛乱不止,外有李宝臣在洛阳虎视眈眈。
咱们这支从安西北庭而来,已经死伤无数,身心疲惫的孤军,难道要加入宣武军,继续为了争权夺利而争斗不止麽?」
李嗣业反问道。
众人默然,没有谁开口说话。方重勇是他们的老上级不假,当年也曾带着他们在西域纵横捭阖。
但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当年大唐如日中天,他们忠诚的是大唐,是为了大唐而战,为了保障西域的丝绸之路而战,而非是为了方重勇本人而战!
现在天下分崩离析,虽然很多权贵嘴上没有说什麽,也没有大声疾呼什麽,然而他们正在做或者将要做的事情,明眼人一看便知道。
「老李说得对,将士们都累了,想家了。不能拖着他们加入到无谓的战斗之中。」
高仙芝微微点头说道,比较赞同李嗣业的话。
「不如这样吧,愿意建功立业的,这次便留在汴州。想家的,随本将军回到安西,如何?
军中招募的新兵,都是关中本地人,不会随我们去西域。」
「如此甚好,那李某带着这些人留下来。」
李嗣业沉声说道,这话倒是让军帐内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因为他之前那番话,明摆着是想回安西的,没想到最后居然表态要留下来。
似乎察觉到众人不太理解他的选择,李嗣业解释道:「安西北庭,周边强敌环伺并不安稳。将来会发生什麽事情,我也说不太清楚。李某留在中原,多少有些念想,还记得安西北庭。若是李某都不在中原了,将来诸位在西域有难,谁还肯带兵去救援?」
李嗣业说了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大家都回去了,那麽对于这些中原势力来说,就等同于是「外国人」了。
假定,吐蕃将来攻略西域。他们向谁求援,谁又愿意救助他们呢?
李嗣业不想留下,但是他不留下又不行!
西域四周强敌环伺,大唐如今已经国力衰微,肯定会有饿狼要扑上来的。
高仙芝他们现在回安西北庭确实是舒服了,可将来遇到危险,又要从哪里去找援兵呢?
李嗣业觉得自己留在中原,这边就有人替高仙芝他们说话了。出了事,他总可以站出来劝说一下上位者出兵救援。
有备而无患,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呢?这难道不比大家一起回西域要强麽?
「你们觉得如何?」
高仙芝环顾众将询问道。
「如此甚好。」
程千里点点头说道。
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不能断,要不然,他们回去以后也不安稳。
其实众人心中都想到,却始终没说的是:如今的情况,凉州也好,安西北庭也罢,已经实质性的独立于大唐,不再缴纳税赋,不再提供兵员和军队,不再接受唐庭的官员指派。
高仙芝他们回西域后,就只有李光弼所率领的唯一一支河西兵马,还在中原地区。
他们这些人未来的路,一定比此刻所能预料的,更加黑暗,也更加残酷。
「粮草不多,某这便去军中传达,然后分兵。
安西北庭兵此后向西开拔,剩下的人,跟李某继续向东,昼伏夜出进入汴州。」
李嗣业对军帐内众将说道,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算是「断后」。
他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确实令人佩服,但是军帐内却无一人要求跟他同去汴州。这几年来的征战,几乎是一无所获。而且关中朝廷还破事不断,大家都累了,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了。
然而,当李嗣业拿着高仙芝的军令,去军中传令时,那些入伍不久,在关中本地招募的新士卒彻底不干了!
他们压根就不想去汴州!
这些人很多都是同乡,彼此串联消息后,拿着兵戈要去找高仙芝理论。而那些西域老卒,则是没费什麽力气,就解除了这些哗变士兵的武装。
无奈之下,高仙芝只得站出来对这些人喊话。愿意留在军中的,跟着李嗣业一起去汴州,不愿意留下的,脱下军服,留下兵戈,可自行离去。
令高仙芝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些新兵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直接有一大半要走!
愿意跟李嗣业去汴州的,居然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老实说,就算安西老卒里面愿意跟李嗣业走的人,也不止这个数!
说到底,还是他们这些将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