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风吹那啥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保密要求,不能直说,想了想,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用尽可能明白的话向高振东描述。

    「一个不大的器件,要降到比环境温度更低,甚至说越低越好。」

    这还是没说完整啊,高振东只好尝试着问。

    「液冷?」

    「不行,不能浸泡。而且就算走散热片,全套液冷重量也大了。」

    「风冷?」

    「不行,降不到环境温度以下。」回答这一句的时候,林连伟心中想的是,风倒是大,但是非但降不到环境温度以下,反而会有气动加热。

    「液氮?」

    「成本高,不耐存储,可靠性差。」

    「半导.」不对,这个不能问,这东西1960年左右才出现,而且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还是要散热的,这样搞就成了达文西的太阳能手电筒,完全的废物了。

    高振东想了想,试探着问:「要求体积小重量轻?」

    「对,还要高可靠,不耗能,耐存储。」

    「耐存储?存多久?是要重复使用?」

    「存几年吧,一次性。」

    「固定使用?」

    「移动。」

    这些要求,有点像什麽来着?听着有点耳熟。

    高振东仔细想了想现在的年月,再想想他去的是十二机部的研究院,脑中恍然大悟,知道他要的是什麽东西了,难怪他不能直说。

    ——空空红外格斗飞弹的红外导引头制冷!!

    作为军迷的高振东,对国产空空飞弹的沿革还是比较清楚的。雷电1就不说了,仿制的老大哥K5M,但是K5M自己都是不能用的货。

    58年,在沿海发现了一枚海峡对岸战斗机在空战中发射的花旗国AIM-9B「响尾蛇」红外格斗飞弹,基本完好,国内曾组织测绘仿制,但是因技术薄弱未果,后来的雷电2空空红外格斗飞弹是67年仿制的老大哥K-13,有趣的是,K-13的诞生,和上面提到的那枚「响尾蛇」有很大关系。

    林连伟他们搞的,可能就是这个事情,硫化铅红外导引头的灵敏度不够,无法追踪红外信号,需要制冷提高温差才行。

    别说59年了,就是到了67年仿制成功的雷电2,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只是没那麽严重,这个问题的基本解决,要到78年开始的雷电2乙型改进型才解决掉。

    虽然猜到了,但是高振东却不能直接说。

    好在早期红外导引头的制冷技术原理,他是知道的。

    他装着想了一会儿,才开口:「你说的这个要求,基本上和我们厂的降温环境条件完全不同啊。」

    眼看林连伟面露失望,高振东才接着道:「不过我倒是知道一个办法。」

    林连伟大喜:「什麽办法?」

    「压缩空气,如果要高可靠耐存储的话,那就用压缩氮气。」

    刚刚才高兴起来的林连伟又泄了气:「你这不还是用气吹散热面麽?和风吹凉的有什麽区别。」

    高振东拿出一张纸:「嘿嘿,你的方向想错了,听我的,没错的。」

    说完,高振东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其实关于从0到1这个事情,省略了一些东西,不过那些东西写出来估计没人看,太枯燥了,追读估计又得狂掉了,哭死,就省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