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我老徐也怕海瑞啊!(1/2)
海瑞听得一愣,杨金水,你还真够坦诚的!
「杨公公,你说你在东南最大的敌手是徐家?」
「正是。刚峰公面前,咱家不说假话,也不敢说假话。」杨金水坦然说道,「统筹局以东南海商起家,说实话,当初起步艰难,如履薄冰。为何如此?刚峰公应该知道。」
海瑞点点头,捋着胡须答道:「东南倭患,起于宁波堪合之变。无非是大小海商,被断了财路,铤而走险,引倭乱境,好掩护他们走私。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酿成大祸。」
「刚峰公英明。这些大小海商,背后都是东南世家。这些高门大户,占据着跨州连县的良田,手里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如湖海一般的丝茧丶绸布丶茶叶丶瓷器,又通过大小海商把持着海上贸易。东南但凡有能赚到钱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统筹局想大兴海商,等于虎口拔牙,不才需要跟东南世家周旋。东南世家以江南世家为盛,而江南世家以徐家为首。」
海瑞答道:「老夫在户部时,听闻过统筹局的手段。杨公公智勇双全,身负大才,短短一两年间领着统筹局打开了局面,确实不容易啊。」
杨金水淡淡一笑:「那时杨某能带着统筹局起势,首先是太子殿下英明,高屋建瓴,给统筹局定下方向,立下规矩。
其次是胡部堂手里有兵,能杀得倭寇人头滚滚的精兵。从这方面来说,我和胡部堂是互相成全。
再其次,是徐阁老人老志守。或者说身娇肉贵,犯不着跟身有残疾,只剩一条烂命的杨某拼个伱死我活」
海瑞静静地听着。
「前些年,杨某跟徐府多有争斗,但多在暗处。磕磕碰碰,倒也能勉强维持。可是嘉靖四十五年,徐府长公子回原籍,主持徐府,门风为之一变。现在的徐家气势如虎,田地要,人口要,海商实业,他也要。」
海瑞皱着眉头,「徐府长公子徐璠,字鲁卿。两岁时,其生母病故。那时少湖公又因忤逆了当时的首辅张文忠公,被贬斥到福建延平县。
徐鲁卿可谓是自幼孤苦,少湖公多次与友人谈及此事,都忍不住泪沾衣襟。老夫听闻徐鲁卿坚毅守志,聪慧好学。
喜读书而尤熟于本朝典故,往日少湖公在朝中,所具密揭及所答谕札,凡有关社稷大计者,必呼鲁卿而计之。多加意培训,冀图他日有栋梁之用。
难不成又成了第二个严东楼?」
杨金水笑着说道:「是不是第二个严东楼,杨某说了不算,刚峰公不如亲眼去看看。这些日子,松江府有桩事关徐府的公案,刚峰公可以去看看。」
海瑞目光一闪,「杨公公要不要一起去?」
「当然一起去。刚峰公当面,杨某也想看看,这位徐长公子,真的是不是第二个严东楼!」
海瑞心头一动。
这杨金水,真是位人物。
现在把话都顶到这个地步,自己不查出点什麽来,还真不好收场。
可是他难道不怕自己连他一起查吗?
或许真如他所言,心中坦荡,所以无所畏惧?
阉党现在比那些翰林清华们还要清廉了吗?
又或许只是太子殿下治下的内侍太监们,才如此这般?
京城徐府书房里,徐阶坐在上首,跟赵锦丶张翀丶董传策在商议事情,次子徐琨站在旁边伺候着。
赵锦开口道:「高新郑这次终于要做正事了。他以镇山公(朱衡)为钦差,清丈山西丶大同丶宣府三镇卫所田地。
三镇清丈完了,想必会推行到九边其它镇,然后自蓟辽延续至直隶丶山西丶河南丶山东等地,想必最后是全国清丈田地。」
董传策接着说道:「清丈田地,确实是户部的职责。只是关系甚大,现在光是三镇卫所清丈,就惹得每天十几位官员御史不停地上疏,弹劾高新郑苛政酷烈,民不聊生。
要是再推行到全国,会掀起一场大风浪。」
张翀眉头一皱:「皇上即位才两年,现在好容易才厘清嘉靖朝的陈弊,朝政清澄,局势稳定。又起惊涛骇浪,动摇乱政,于国于民都不利。新郑公想入阁,过于迫切了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