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西进路上有人抬杠(2/2)
真正的骑兵是匈奴人丶鲜卑人丶蒙古人这样的,忽聚忽散丶飘忽不定,拥有强大机动性,还能驱使坐骑冲击军阵。」
向参谋马上抬起杠来,「不都是骑着马作战,为什麽不能叫骑兵吗?」
「当然不能叫骑兵,只能叫骑着马到处跑的步兵,两者作战方式不同啊!」
「有什麽不同啊?」
胡宗美马上答道:「史书记载,汉武帝积聚十年,终于聚得十万匹战马,组成了十四万骑兵。十四万人,十万匹马,一人都摊不到一匹马,怎麽敢说是骑兵呢?
再说了,此前的步兵,有身甲,有刀剑斧枪,还有粮食辎重,一匹马驮一百多斤的人,还有百来斤的兵甲和粮食,它自己才重多少斤啊?
还日行五百里,转进如风,到了战场上就投入战斗,可能吗?汗血宝马也做不到啊!」
周围的参谋官纷纷点头。
向参谋继续抬杠,「那你说,真正的骑兵应该是怎麽样的?」
胡宗美侃侃而谈:「西山军官学院骑兵科做过研究的,一匹普通战马,有效载荷不能超过自己体重的五分之一。」
「什麽意思?」
「一匹普通的战马,比如蒙古马体重在六百到八百斤之内,可日行一百二十里。只要每日保持正常喂养,连续多日都不会减少。
河曲马体重在七百到九百斤,日行一百里左右。
但是这个标准是建立在负重不能超过战马自重五分之一的基础上。以蒙古马为例,八百斤的战马,最多负重五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六十斤,勉强能维持日行一百二十里,持续多日的状况。
一旦超过一百六十斤,马就会疲惫,今天日行一百二十里,明天可能只有一百里。超负重严重的话,战马没两天就开始掉膘,四蹄有损伤,五六天战马就可能病倒或累死。」
向参谋和其他参谋官非常惊讶,「这麽严重?」
「战马很精贵的,养过马的人都知道。」
不少围过来听热闹的步军军官们纷纷点头。
「那怎麽才算真正的骑兵?」有参谋官问道。
「真正的骑兵一般都是一人三马,一匹马载人,一匹马驮兵甲粮草,第三匹马备用。其实本质也是一样,让战马负重不会超重,这样才能保证骑兵能快速迂回到目的地,还能马上策马进攻,保持战斗力。
长途迂回奔袭,比如蒙古人西征和南下攻打金人,一般都是一人五马,分担负重,使得战马负重最轻,进而保持着战斗力。」
听了胡宗美的话,那位向参谋忍不住问道:「如你所言,那汉唐中原骑兵,就不是骑兵了?」
「是的。」
「那是什麽?」
「骑马的步兵。骑着马,快速移动,到达目的地后,列阵进攻,玩得还是步兵那一套,远射中刺近砍,直接打肉搏战。
西山军官学院骑兵科和步兵科做过实验,一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用步兵弓和骑兵弓对射,射到最后,步兵占优势。」
「为什麽?」
「因为步兵弓力强,射程远。站立射箭,射得准。骑兵多用角弓和软弓,射程短一大截,又是在奔跑的战马上射箭,准头极差。
要是步兵再配上神臂弩和床弩,匈奴骑兵能被他们打哭了。步军深入草原,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军械无继。只能快进快出。摸到匈奴王帐就往死里打。一旦没摸到,那就死伤惨重。」
有参谋官附和道:「前汉唐不乏战例,王师深入草原,迷失方向,最后没几个活着回来。」
有参谋官幽幽地说道:「难怪前汉李陵带五千步兵,五十万支箭,深入漠南,被十万匈奴骑兵围攻,最后还是箭矢完尽,粮草全无,这才溃败投降。」
向参谋又抬杠:「匈奴骑兵打不赢,他可以跑啊。汉军骑马的步军怎麽追得上?可为何卫青丶霍去病还斩获那麽多?」
胡宗美笑着说道:「史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你却忽视了。」
「写得明明白白?胡参谋,你要说清楚了。」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卫青俘获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丶都尉,首虏八千馀级」
有看热闹的军官叫出声,「合短兵!」
「是啊,合短兵,不就是冲在一块,短兵相接了嘛!」
胡宗美得意地哈哈一笑,继续说道:「而且你们都看到史书记载,卫青和霍去病出塞奔袭匈奴部,都是以匈奴降者为向导,直奔王帐。
我们跟蒙古人打过仗也知道,摸到他们的王帐意味着什麽?你们的骑兵可以跑,你们的家眷部众丶牛羊帐篷没法跑。
没有部众和牛羊,茫茫草原上,你们的骑兵早晚得完蛋。
那匈奴人只能跟汉军硬扛。匈奴骑兵一旦跟汉军步军打正面战,多半死得很惨。
而史书记载的汉军出塞失败的战例是什麽?比如飞将军李广,率数千骑兵,与匈奴骑兵对射互冲,那肯定败多胜少。」
众人纷纷点头,刚才那位出声的军官点头道:「李广难封,冯唐易老!
想不到根源在这里。李广善骑射,所以喜欢率部众以骑射对匈奴人骑射。可惜再骁勇再善骑射,也仅寥寥数人而已。
真正的战场上,个人勇武很容易被滚滚洪流给淹没。他孙子李陵,五千步兵,却打出完全不同的战绩。
难怪霍去病回答汉武帝所言,『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只有放下过往的沉重包袱,努力创新,才能找到制胜的窍门。」
胡宗美见这位军官年纪虽然不过二十岁出头,却气度不凡,忍不住拱手道:「在下徽州绩溪胡宗美胡子契,敢问兄台怎麽称呼?」
「在下吴县宋药师,宋揭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