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歪打正着的政老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荣宁二府,都看错了他!」

    贾政面色羞惭,垂下头,想起自家兄长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之语,只觉一张脸火辣辣的,臊得无地自容。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这是被光芒刺到眼的感觉,太亮了。

    不仅仅是贾政觉得道德上自惭形秽,就是一些年轻的科道言官,都觉得与有荣焉,面色振奋,蠢蠢欲动。

    江南道御史陈端,身量挺拔,形容俊秀,目有风仪,是崇平朝的二甲进士,道:「臣为圣上贺,圣皇在世,播礼乐治天下,布德政于九州,臣民如沐日月清化,崇尚节义。」

    山西道御史徐谧丶河南道御史杨文轩,六科给事中都是纷纷出来奏陈。

    含元殿中难得一片祥和,这些吵吵闹闹的言官,几乎是同一口径,殿院的纠仪御史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怎麽说呢,

    甚至贾珩都低估了此举对陈汉德政的积极意义。

    大汉立国以来,其实也围绕着礼法治国的问题上,也是展开过论争。

    纵观古代,从西周时期的「为政以德,以德配天」,秦时的「缘法而治」,「严刑重罚」,两汉时期的德主刑辅,再到唐时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以说德政教化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提到了与法平齐,甚至超过法制的水平。

    哪怕是后世,都有「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之语。

    陈汉从前明的「明刑弼教」出发,沿袭前汉「以孝治天下」,也是复现了「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治国主张。

    以上,只是说明,封建社会对于德治人心的教化,甚至在许多时期,尤在法制之上!

    就以贾珩辞爵一事而言,无疑是……放了个「大卫星」。

    陈汉国朝百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不要官职,还能说你是沽直邀名,学前汉的屡次徵辟不就,似有沽名钓誉之嫌。

    甚至还有一二宵小,恶意揣测,你不愿忠于王事,或是心存怨望?

    结果,你爵位都不要?

    这人脑子……不是,就是品德高风亮节,简直可以留名青史,树为道德典范。

    「臣本愚直……」

    崇平帝威严面容上,神色高妙,平静目光掠过殿中文武百官,心头虽然满意,但面上却故作难色,叹道:「诸卿,朕也是左右为难,有心嘉允之,然圣旨诏书已明发中外,邸传诸省,如改易旨意,是否有朝令夕改之嫌?如不改易,岂非辜负了贾珩此子,磐石不移的皎皎之志?」

    江南道御史陈端,躬身说道:「臣冒昧,不敢苟同此论,圣天子在世,天下感沐德化,如三代之治,百姓谦逊知礼,崇礼义,尚节让,况圣贤曰,君子有成人之美,圣上嘉其德志,露布之于天下,咸使天下臣民与闻,何言有君命朝令夕改之嫌?」

    礼部尚书贺均诚闻言,点了点头,暗道,陈汝贤虽未馆选至翰林院,但通达礼义之道,当初若是拣选礼科都给事中,比之在江南道这等什麽也做不了的地方强多了。

    河南道御史丶山西道御史,浙江道御史也是纷纷出列,道:「臣附议。」

    而后六部尚书丶侍郎以及九卿也是纷纷出班而奏,附议。

    一旁的武勋亲贵,也纷纷出班,附议。

    这就是人心所向,往天子脸上涂脂抹粉,庙堂衮衮诸公增光添彩的事儿,再愣着不表态就没有道理了,也显得扎眼。

    「如三代之治……」

    崇平帝听着下方陈端之语,眸光滞了下,这种话,他都觉得脸颊有些发烫,好在瘦削丶冷硬的脸色不显分毫。

    崇平帝默然片刻,朗声道:「陈卿所言,不无道理。」

    这就是允准其言。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殿中,一时间山呼万岁之声传来,声震屋瓦。

    贾政在靠着大殿门槛处,正自感慨莫名,忽地见前面的工部营膳清吏司郎中,秦业忽地躬身行礼,也是连忙压下心头复杂心绪,随之行礼。

    「拟旨,贾珩之志,朕嘉允之,将《辞爵表》随旨诏于中外,礼部着弘文馆,翰林院细书贤事录典籍,以咨官吏平民人等遵效,至于宁国之香火祭祀……」崇平帝言及此处,面带戚然,叹了一口气。

    怜悯功臣,恩典其爵,岂容宁国公于九泉无有香火供奉?

    这才是真正的情理之难。

    就在这时,贾政清咳一声,手持玉笏,拱手出班,颤声道:「臣,工部员外郎贾政启奏。」

    崇平帝面色顿了下,将一双威严目光投向贾政,眸中有几分疑惑。

    前方的工部尚书赵翼,就是瞪了一眼贾政,暗道,这贾存周,好不知事理!你要做什麽,现在是殿中议事。

    贾政面容悲戚,眼圈微红,忽地跪地,顿首而拜道:「宁国失爵,圣上皇恩浩荡,另旨赐之,贾族阖族无不铭感五内,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