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效天子故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神京城,城门口

    杨家的马车浩浩荡荡出了城门,来到城外。???? ?9??h?Ж.???m ???

    杨国昌此刻一身便服,端坐在马车上,透过竹帘看向一望无际的田野,麦田之上可零星见着一些未化尽的雪沫。

    「父亲,齐大人还有刘大人来相送了。」骑在一匹枣红色骏马的杨思弘,高声说道。

    这位杨首辅的公子面色悲戚,全无喜色,月前还是首辅公子,现在只是平头百姓,身份的落差带来的心态转变可想而知。

    杨国昌回转过神思,挑帘看向道左,见着齐昆以及国子监祭酒刘瑜中两人,此外还有礼科给事中胡翼,皆着便服,恭谨而候。

    杨国昌挑动布帘,在杨思弘的搀扶下,冬日的寒风吹动着灰白的胡须,目光涌起感动之色,说道:「言暄。」

    齐昆看向那满头白发的老者,近前,拱手行了一礼,道:「恩相。」

    国子监祭酒刘瑜中,礼科给事中胡翼纷纷拱手行礼。

    杨国昌看向几人,感慨道:「不想杨某宦海沉浮数十载,如今致仕归乡,还能有几位好友相送。」

    「山高路远,恩相保重啊。」齐昆目光复杂地看向老者,说道。

    刘瑜中也说道:「阁老此归桑梓,一路平安顺遂。」

    杨国昌摆了摆手,道:「我已为一介草民,不是阁臣了,可有送行之酒?」

    齐昆吩咐着仆人,端上水酒,木盘之上酒壶与酒盅一应俱全。

    然后一旁的仆人端上几杯水酒,其上已经斟满。

    杨国昌目光中见着感怀,举过酒盅,一口饮尽,苍老脸颊上现出一抹酡红,道:「言暄,回去罢。」

    原本似有许多话要说,但这时候说什麽都是心怀怨望,反而沉默不言。

    齐昆道:「恩相一路保重。」

    「保重。」刘瑜中与胡翼也纷纷说道。

    「老爷,楚王过来了。」这时,仆人低声说道。

    齐昆拢目瞧去,只见那官道之上,数十骑簇拥着楚王陈钦近前,唤道:「可是杨阁老当面?」

    杨国昌凝眸看去,道:「楚王。」

    楚王看向那白发苍苍的老者,心头难免生出一股唏嘘,说道:「杨相为父皇效力三十馀年,小王当奉上一杯水酒,为杨阁老践行才是。」

    心底却想起方才廖贤的建言,今日虽然冒着一定风险,但也容易得士林的好感,杨阁老理户部财计之事近二十载,在雍王府时就与殿下相识,如今相送倒也没有什麽。

    至于宫里的圣上会不会因此而不悦?

    天子绝没有这般心胸狭隘,致仕归乡的官员,再加上道左相逢,敬上一杯水酒也属平常中事。

    而且天子既然决定考察诸子品行丶才干,心态当会发生改变。

    杨国昌苍老目光中现出一丝讶异,旋即,恢复平静,道:「有劳楚王了。」

    而接下来奉上一杯水酒以后,似乎印证着楚王的猜测,从城门方向传来一阵骚乱,来了十馀骑快马。

    「杨阁老,圣上有谕。」

    大明宫内相戴权在一众内卫的扈从下,驱马而至近前,翻身下马,笑道:「圣上说,岁末腊月,天寒地冻,这件大氅给杨阁老路上戴着,也好御寒遮风。??? ????υ?.cσm ?☆」

    说着,将一件蓝色狐裘大氅递送而去。

    杨国昌闻言,心头震动,看向神京方向,老泪纵横道:「老臣,叩谢圣上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未等杨国昌跪下,戴权已经搀扶起来,笑道:「杨阁老,地上泥泞,圣上说不必行大礼了。」

    杨国昌从戴权手里接过大氅,道:「还请戴公公,老臣了此残躯,为我大汉江山社稷祈福。」

    戴权笑道:「杨阁老放心,这话奴婢一定带到。」

    叙罢话,杨国昌在杨思弘搀扶下上了马车,在一众家丁的护送下,车队远去。

    楚王目光凝了凝,心头松了一口气。

    廖贤与冯慈对视一眼,暗道果然。

    杨国昌一去,齐党势力大削,天子收齐人之心,以为将来制衡所用。

    戴权看了一眼楚王,并未多瞧,而是看向齐昆,说道:「齐阁老,陛下召阁老入宫。」

    齐昆闻言,面色微怔,拱手道:「微臣遵旨。」

    说话间,与戴权一同前往宫苑。

    齐郡王府

    西南庭院,一座书房之内,齐郡王陈澄挤坐在椅子中,看向不远处的一僧一道,感慨说道:「老杨头儿这一走,户部如今只得一位阁臣理事,父皇想调我为仓场侍郎,我原本就押运丶接应漕粮,分属本职,倒无多少欣喜之处,而楚王竟然执掌兵部,实在让人心忧。」

    窦荣宽慰道:「王爷不用担心楚王,江南甄家已经倒台,楚王再无依仗。」

    陈澄默然片刻,看向贾雨村,问道:「雨村先生怎麽看?」

    贾雨村道:「王爷,户部不比旁处,担天下钱粮度支之重,来日对虏用兵,也有重用,学生以为这是圣上对王爷的器重之意。」

    说来有些讽刺,在场之中,就属现为齐王府主簿的贾雨村出身最高,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

    因为进士轻易不会投靠藩王。

    陈澄思量了下,看向那三十出头,面皮白净的中年书生,问道:「王兄,你怎麽看?」

    其人为忠顺王的长子陈泓,当初忠顺王因皇陵一桉被废为庶人,天子寻而施恩,由陈泓继承爵位,但爵位却永远削成了郡王。

    陈泓放下茶盅,沉静目光抬起,问道:「齐王弟是问元辅空缺,还是诸藩坐衙视事?」

    陈澄想了想,问道:「如今杨阁老去职,朝局动荡,兄长以为谁可为户部尚书?谁可为内阁首辅。」

    陈泓不假思索,笃定道:「户部尚书应该是齐昆无疑。」

    「难道齐阁老接任首辅?」陈澄讶异说道。

    「首辅应是韩癀。」见陈澄面带疑惑,陈泓解释道:「姑且不说其为内阁次辅,按例也当为百官首揆,就说自崇平初年以来,北方诸省天灾连绵,朝廷以东南养天下,东南人心早有怨望,如果不是今岁秋,河南生乱得永宁侯平定,东南寇虏一起,天下就将大乱,圣上此举正在安定东南人心。」

    齐王眉头紧皱,道:「怎麽说?」

    陈泓道:「如果中原大乱,女真以海寇起于东南,只怕这天下都难以收拾,王爷还不觉得这永宁侯之利吗?」

    想要打败敌人,首先要正视敌人之强大。

    齐王一时默然,而后问道:「次辅,兄长以为何人可接任?」

    陈泓道:「北边儿还有一位阁臣,应为次辅,唯有如此才能支撑永宁侯应战虏事,而浙党因江南之事与永宁侯龃龉不断,圣上以浙党抗衡永宁侯与楚党,这就是明年的朝局。」

    陈澄眼前霍然开朗,说道:「听兄长一言,真是犹如拨云见雾。」

    陈泓道:「殿下其实是当局者迷,今天,殿下其实应该去相送一番杨国昌,殿下观政之时就在户部,多蒙其教诲。」

    齐王道:「这……孤也是担心父皇见怪。」

    「这倒没有什麽。」陈泓低声道。

    陈澄道:「如今父皇召我等诸藩坐衙视事,兄长以为是何用意?」

    陈泓放下茶盅,说道:「殿下应该也有猜测,圣上已有立储之心。」

    陈澄眼前一亮,说道:「兄长此言从何而来?」

    眼前这位堂兄,智谋过人,当初父皇登基住时,这位皇兄是少有几个看透迷局的智谋之士,对父皇心思也揣摩的比较准确。

    陈泓道:「圣上龙体不豫,自会虑及身后之事,故而让诸藩加快观政,以察品行才干,不管兵部也好,户部也罢,抑或五城兵马司,诸藩总是施展才干,但将来一二年大政皆在边事,而……边事操持于永宁侯,魏王丶楚王与那永宁侯关系要亲近许多,这就走在了殿下前头。」

    陈澄道:「我与那永宁侯早有宿怨,先前王叔就没少在这小儿面前吃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