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皇太极:汉国之地,还无人能动朕一根汗毛!(2/2)
陈潇看向那少年,提醒道:「如果女真大举围攻北平,神京方面可能催促你进兵,或者分兵相援。」
贾珩摇了摇头,说道:「我等会儿就递疏至京,女真主力仍在宣大,是故两地兵马暂且不宜大举调动,除非女真大部主力调走,否则宣府一动,如皇太极再领兵破宣府,局面就彻底败坏。」
陈潇眸光闪了闪,点头道:「现在不宜乱了阵脚。」
虽然先前已经预估到东线可能要爆,但真等到出现,还是有危急之感。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先召集众将议事。」
虽然早就料到女真定然破关而入,但坐视女真兴兵逞凶燕赵之地,残害百姓,也没有什麽心情多说其他。
此刻,待贾珩来到人头攒动的厅堂中,汝南侯卫麒以及京营的其他将校,也都纷纷看向那蟒服少年。
贾珩简单叙说完居庸关的情况,说道:「女真在西线顿兵坚城,就试着从东线攻破。」
汝南侯卫麒说道:「大将军,北平方面遭遇强敌突入,我军是否派兵相援?」
贾珩道:「先前本侯已派了谢鲸过去,而宣府之地女真兵马撤退,谢将军也会酌情增兵,庞师立何在?」
「末将在。」庞师立从一众将校中出列,抱拳说道。
贾珩沉声道:「庞将军领骑军六千前往北平相援,策应谢鲸。」
实在放不下北平那边儿的兵丁战力,贾珩事到临头,终究是派出一支援兵。
庞师立拱手应是,然后出得厅堂点兵而去。
待庞师立离去,贾珩沉吟说道:「皇太极最近定然有着动作,可能会大举攻城,最近诸营要谨防女真重兵相攻。」
在场众人闻言,纷纷称是。
另一边儿,军帐之中,皇太极同样聚集着清国高层议事,不远处则是列坐着蒙古的王公贝勒。
「豪格和岳托两个人随机应变,破居庸关可解僵局。」皇太极面带微笑,放下手中的军报,出言赞了一句。
下方的一众女真大将以及蒙古的王公贝勒,面容上也多是见着欣喜之色。
这几天攻打大同城,可以说蒙古也体会到了重兵防守的城池是多麽难啃,大同城下的壕沟几乎要填满了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尸体,一句话,伤亡惨重。
皇太极道:「如今汉廷为北平之危疲于奔命,我们这边儿也当有所动作,明日全军押上,集全力攻打大同城。」
阿济格这时昂首着出了武将队列,拱手说道:「皇兄,明日我部愿为先登,斩去那贾珩小儿人头!」
皇太极看向阿济格,点了点头,叮嘱说道:「十二弟,这次仍是羊攻,但攻势要迅勐,呼应东边儿的进军。」
经过这几天的攻防之战,女真已经估算出,想要攻下大同城,所付代价巨大。
阿济格拱手道:「皇兄放心。」
之后,皇太极又交代了几下攻城任务,待众将离去,皇太极望着挂在屏风上的舆图出神,忽而伸手指着平安州方向,问道:「此地,汉军的哪支兵马在镇守?」
一旁侍立的多尔衮怔了下,连忙回道:「此地原为朔州,汉廷改名为平安州,设节度使,其名崔岭,有兵马四万。」
皇太极眉头微皱,低声道:「这名字有些熟悉。」
「皇上,这崔岭当初也不少开辟商道向我国境内输送货物,户部方面还提及过此事。」范宪斗沉声说道。
皇太极目光微亮,指着舆图,说道:「朔州为三晋之首重防之地,如是从此迂回绕袭,直抵……这里!」
说着,将手指重重点在「太原」两字。
以往是有察哈尔蒙古阻拦,所以没有想到绕过大同,偷袭于后的一节。
范宪斗眼前一亮,问道:「皇上是想派出一支兵马绕袭朔州,直抵晋地。」
「大同兵马集聚十几万汉军,以我军兵力,除非伤亡巨大,否则不容易攻下城池,如是以大军袭于侧后,威逼太原,断汉军粮道,那时宣大二地的汉军军心震动,这就是一场辉煌大胜!」皇太极越说眼前越亮,心头振奋不已,似乎看到了汉廷首尾不能顾,为女真彻底击溃的一幕。
范宪斗心头也有几许震动,目光投向朔州方向,思忖了一会儿,说道:「皇上,此法虽为先前所论中策,但也有些冒险,汉军肯定会拼死相援,是否先看看汉廷在北平一线的应对,如果汉廷中枢因北平方面的军情而见责于永宁侯,再作计较不迟?」
皇太极摇了摇头,说道:「此事不宜拖延,一旦为那永宁侯察觉疏漏,战机稍纵即逝,需得尽快出兵!」
其实这是从察哈尔蒙古全线收缩至大同镇以后留下的一丝防守漏洞,从鄂尔多斯方向绕袭朔州,然后直插太原,断大同京营大军粮道,这场战事基本就可以锁定胜局了。
甚至,汉军大乱被困,一旦崩溃,就是一场不下辽东大胜的辉煌战果,皇太极如何不动心?
多尔衮此刻目光也落在朔州,心头振奋,说道:「皇兄说的是!战机稍纵即逝,一旦汉军反应过来,向平安州增兵相援,我们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皇太极笑了笑,说道:「那时的战果,无非是岳托他们在汉廷河北等地劫掠一些人口,如以往一样,汉廷也不会伤筋动骨,而这一次不一样,如果攻陷太原,断其粮道,那永宁侯所领汉军一败涂地,汉廷再难与我大清北上争锋!」
可以说,皇太极之言毫不夸张,因为整个转运粮秣的中枢就在太原。
多尔衮说道:「皇兄,提及太原,臣弟最近听人说,汉国的永宁侯到太原以后,武力挟制晋商为大军收集粮秣,彼等已满腹怨气,而亢家也被汉廷罗织罪名,下狱,如是兵临太原,或可里应外合,轻取太原?」
亢以升的儿子亢泽兴在宣府被捕,待招供出亢家行径之后,贾珩就密令锦衣府抓捕亢家等人,对其他几家晋商,因为证据尚且不足,加之还需几家晋商筹措粮秣,因此就没有动手。
但几大晋商早已怀恨在心,随时报复,直到贾珩取得歼灭镶蓝旗的大捷,震慑了晋商,转而再次蛰伏下来。
皇太极闻言,心头更是一喜,暗忖天助我也,问道:「晋商可有联络通道?」
多尔衮道:「有着联络通道,几家晋商有着家丁还有部旧,原本太原镇的镇兵就对那永宁侯不满。」
而就这般,皇太极越说越觉得可行性极高,目光落在舆图上的太原重镇,说道:「如是这麽一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范宪斗此刻也点了点头,道:「此刻汉军集重兵在宣大,任其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我大清绕袭太原。」
皇太极目光炯炯,起得身来,按住腰间宝剑,说道:「这次朕要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范宪斗与多尔衮面色倏变,齐齐说道:「皇上不可!」
「皇上为万金之躯,身系社稷,委实不该如此行险才是,一旦有了闪失,置我大清社稷于何地?」范宪斗劝说着,又给多尔衮使了一个眼色。
多尔衮正色几分,也连忙劝道:「皇兄驰骋沙场之志,臣弟心知,但皇兄毕竟年事已高,又是我大清的定海神珠,如是有着闪失,我大清都要为此社稷动荡,还请皇兄三思。」
皇太极摆了摆手,说道:「如是旁人领兵前去,朕实在不放心,难以随机应变,朕知晓你们担心,但朕虽年过六旬,尚能开一石弓,再说这次过去不是一人前往,济尔哈朗还有德格类都会跟着。」
多尔衮又劝道:「皇兄,不如我领兵过去,皇兄在此地坐镇,如果汉军粮道被断,皇兄正好指挥诸军,一举击溃汉军,夺下宣大。」
皇太极问道:「如是那永宁侯派兵来救,你是打是守?」
多尔衮道:「皇兄,自是要向太原勐攻。」
皇太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围攻太原城固然重要,但如果援兵前来,事不可为,就要及时撤回朔州。」
说着攻打太原,如果太原急切南下,那时候就需要围点打援,这些战场上的衡量,多尔衮未必能把握得住。
多尔衮见劝不住皇太极,转而看向范宪斗。
范宪斗劝说道:「皇上,两军对战,战事凶险,皇上不如委良将攻袭。」
皇太极道:「此事无需疑虑,朕在后方指挥,不会有什麽事儿,此战唯有朕领大军才能应对地汉廷部署调动,否则,如委任大将深入敌境,难有作为。」
其实心底还有一节,这等可葬送汉国元气的大战,不可假于人手,如是交给十四弟,十四弟功劳名望都会大幅提升。
等他百年之后,诸子何人能制?
范宪斗闻言,一时默然不语,隐隐猜出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缘故,倒也不好再劝。
不过,皇太极本身就是马上皇帝,从朔州绕袭也没有什麽危险。
「范先生不必担忧,朕幼时随父东征西讨,一生未逢败绩,半生戎马倥忽,汉国之地,还无人能动朕一根汗毛!」皇太极笑了笑,说道。
这时,郑亲王济尔哈朗在一旁道:「皇兄放心,臣弟纵是粉身碎骨,也要护住皇兄周全。」
多尔衮与范宪斗见皇太极如此坚持,加之又有济尔哈朗相护,也不再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