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不一样的朱雀街,长安百姓的期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说到底,杨玉环只是小女人观念。

    不久后,南熏殿中又响起琵琶音。

    音韵凄清,飘如云外。

    ……

    黄昏的时候,一队羽林军闯入咸阳驿站。

    在榻上歇息的边令诚被拉下来。

    边令诚大喊大叫中,将李瑄惊动。

    「将军为何捉拿我监军?」

    李瑄整理着装出门后,向羽林将军询问。

    「回天水王,我等奉命缉拿,并不知情。」

    羽林将军不敢怠慢,拱手向李瑄回道。

    他们确实什麽都不知道。

    「冤枉!我要见圣人。」

    边令诚大喊大叫,他不服气,没意识到自己贿赂袁思艺后,转头就被袁思艺卖了。

    纵横内侍省数十年,没见过这麽不讲武德的。

    李瑄默然。

    他也看边令诚不爽,但这打乱了他的计划。

    将边令诚带回长安的主要目的,是不想让边令诚在他离开后兴风作浪。

    李瑄离开后,如果边令诚检查安西都护府的仓库,颜真卿无法阻拦。

    这样里面的金银财宝丶绢钱数量就露馅了。

    而且李瑄选择离开安西后,再将献给李隆基的金银珠宝进行转运,也有避开边令诚的意思。

    另外,让李隆基最后见一次边令诚,心中放心。

    等李瑄回安西后,就会控制边令诚,让边令诚时不时向李隆基写一封密奏,禀告李瑄的忠心耿耿。

    此时,安西到玉门关丶阳关的所有驿站,都被换成李瑄的人,他也会逐渐控制道路。

    以防止消息泄密。

    「不论今后谁是安西北庭的监军,一入龟兹,我就将其控制。」

    李瑄看着边令诚被带走后,默默想道。

    他不认为边令诚被抓走,他会有危险。

    就算李隆基怀疑他,也不可能去捉边令诚,打草惊蛇。

    李瑄怀疑是有人举报边令诚贪污受贿之类。

    翌日天明。

    右相杨国忠和左相陈希烈,带着文武百官和羽林卫倚仗来迎接李瑄。

    作为首席宰相的杨国忠,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说到底李瑄是曾经的宰相,他现在如日中天。

    显得李瑄压制他一头。

    但圣人有令,杨国忠不得不遵从。

    在杨国忠到达咸阳驿站之前,高力士向李瑄送信,告知边令诚被逮捕的情况。

    原来是这死太监作死,袁思艺太狂妄自大。

    幸亏杨玉环为他说好话,否则李隆基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杨玉环,是李瑄心中挺矛盾的一个人物。

    和对待李隆基一样矛盾。

    总是有人说,把「祸国殃民」「红颜祸水」推到一个女人头上,是推卸责任。

    杨玉环是没有像别的强势女人一样干政,但杨玉环对「五杨」和杨国忠的纵容,是她不可推卸的。

    杨国忠和五杨就这几个人,对国家的伤害,古今少有。

    没有杨玉环,或者杨玉环再强硬一点,他们不可能到达这样的地步。

    大唐由盛转衰,李隆基是第一责任,杨玉环也许能排在第二了。

    其他才轮到安禄山丶李林甫丶杨国忠丶五杨丶宦官集团丶豪强大族分担责任。

    但是,杨玉环对李瑄的多次帮助,李瑄记在心里。

    如果有可能,他会报答的……

    就像他认为李隆基一路提拔倚重奖赏他,一定会留李隆基「安享晚年」一样。

    碧波如洗,万里无云。

    黄旗飞满天,丝竹卷苍穹。

    骑兵分列两旁,倚仗在中心,还有宫廷的女官,整个队伍有两千馀人组成。

    文武百官到达咸阳驿站之前,李瑄就在驿站下面等候,没有摆架子。

    「天水王西征之功,万古流芳,纵卫霍在世,亦不能相比。我等祝贺天水王旗开得胜!今奉圣人之命,中书门下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天水王入宴花萼相辉楼……」

    杨国忠带着文武百官上前,向李瑄一拱手。

    曾经,他是跟在李瑄屁股后面,阿谀奉承的马仔。

    右相兼文部尚书,又有四十多个使职加身,毫无疑问的百官之首。

    可在李瑄面前,杨国忠感觉很不自在。

    「右相,左相。劳烦你们亲自相迎!」

    李瑄向杨国忠和陈希烈一礼,回应道。

    杨国忠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他绝不会因为曾经是李瑄下属,就放过打击李瑄的机会。

    再见杨国忠的时候,李瑄以平常心态。

    自作孽,不可活。

    他不会怜悯杨国忠这样的人。

    「迎接天水王,是我等的荣幸!」

    杨国忠似乎继承了李林甫的口蜜腹剑,很会说话。

    「天水王饮马里海,将来太公庙中,您必为首!」

    相比之下,在陈希烈眼中李瑄是搅局者,他巴不得李瑄早点离开长安。

    就像这次一样,一走就是近三年,让天下安静安静。

    「过誉了!」

    李瑄笑了笑。

    然后李瑄按照规矩,与其他三品大臣问礼。

    罢相以后,李瑄仍然坚挺,在西域秋风扫落叶般地西征,让圣人龙颜大悦,大加赏赐。

    许多官吏都觉得,李瑄迟早会二度拜相,去与杨国忠争权力。

    前提是李瑄能向李隆基妥协一些事情,不要再想着变法。

    现在圣人在颐养天年,不想听到烦心事。

    李瑄在文武大臣的队伍中,看到李岘丶裴遵庆丶张镐丶韦见素等人,他们自有生存之道。

    还有李瑄的亲兄弟李霅丶李季卿等,他的岳父姜度丶裴泛,这些杨国忠不敢动。

    王维不在行列,他守孝归来后,心灰意冷,大多数时间都在称病归隐。

    至于杜甫丶杜璡丶赵丰章等比较刚的,早就被罢官,贬官。

    在上洛郡当太守的王昌龄,也遭到大贬。

    「朝廷的变化有些大啊!右相举荐了不少贤才,我都不认识了。」

    李瑄没有第一时间上马,而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杨国忠说道。

    此次回长安,他已经想好他要干什麽了。

    对抗一下杨氏,即便没有用处,也要让长安看到他的决心。

    「优胜略汰,天下能人何其多也?」

    为了自己的面子,杨国忠这样回答道。

    「听说南诏扰乱,大军第一次平叛失利了?」

    李瑄又问出这个敏感的问题。

    「天水王休要听那些风言风语,初次南征小胜,南蛮狡猾,需要更多兵马。大军已经出发剑南,待训练完毕,必擒阁罗凤面见圣人。」

    杨国忠立刻反驳道。他害怕李瑄将这个消息告诉李隆基。

    现在满朝文武,只有李瑄能向圣人传递近话。

    「南面多瘴气,不要冒进。」

    李瑄不打算拆穿杨国忠指鹿为马,只是警告他一声。

    阁罗凤很有能力,杨国忠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还要看有没有那个胃口。

    「这是剑南的事情,不劳天水王了。」

    见李瑄故意让他难堪,杨国忠话语也强硬起来,为了防止李瑄在文武百官面前继续说,他又催促道:「圣人在花萼相辉楼等待,请天水王上马,不要让圣人久等。」

    李瑄不再多说,他向文武百官一礼后,坐上一匹银白色的汗血宝马。

    这是拔汗那王赠送李瑄的年轻宝马。

    拔汗那国在汉代的时候,叫「大宛」,那里自古以来盛产名马。

    车神塞丶李嗣业等将领也纷纷上马跟随着李瑄。

    一行人浩浩荡荡,驶向明德门,朱雀大街。

    这个门,李瑄已经以「加冕荣耀」的方式,通过四五次。

    每一次都是天功!

    有唐以来,无一将领能和李瑄一样,多次万众瞩目下在朱雀大街通过。

    从朔方到陇右丶河西,再到西域丶河中丶波斯。

    从突厥,到吐蕃,再到大食。

    这些都是大国,特别是吐蕃和大食,在鼎盛时期,却大败在李瑄手中。

    变法罢相,使李瑄变得更悲情。

    忧国忧民丶大英雄丶大诗人,在武风极盛,诗歌飞扬的大唐,每一个标签,都足以享受荣耀。

    常平粮仓,虽然已经变质,但解许多百姓的倒悬之急。

    慈幼堂丶济生堂等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只是被杨国忠减少开支,并没有被抛弃。

    变化失败,种子却留下。

    包括一条鞭法丶考公法,在仁人志士心中,已经有新的概念。

    他们在等待「春风吹又生」的时候,那个男子,再度「入相」。

    正午的时候,在万众期待中,李瑄又一次进入明德门。

    许多长安人见过李瑄,但依旧翘首以盼。

    他们受够了平白无故加赋税,受够了强行徵兵,受够了五杨的奴仆。

    一家数百奴仆,五杨丶杨国忠丶其他杨氏,加起来数千奴仆,像疯狗一样。

    他们回忆小相公当宰相的时候,大户约束子弟丶无赖不敢过市丶杨氏夹着尾巴,无比美好。

    短短三年,却变成这样。

    「小相公!」

    「小相公……小相公……」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整个朱雀大街,齐声重复。

    没有以前那样的议论纷纷,只有这不断重复的三个字,惊空遏云。

    相公,在这个时代是宰相的专称。

    罢相之人,不可再称相公。

    而小相公,一直是李瑄的称号。

    纵杨国忠骑在马上,百姓也将他当空气。

    本来李瑄想像往常一样,对沿途百姓挥手。

    莫名听到小相公后,鼻子一酸,潸然泪下。

    他立刻用左手擦拭眼泪。

    百姓见此,无不哽咽,莫能仰视。

    一场迎接英雄归长安的场景,却充满复杂的情绪。

    只有不懂唐人情绪的胡人,用敬仰的眼神看着威名赫赫的天将军。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