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天玉1号申请了智慧财产权保护,他是不屑于走偏门的。

    先玉335则简单了,虽然通过了国审,但却未给予智慧财产权保护,从各种渠道都可以获得他的亲本。

    可能这也是定价高的原因吧,利用仿冒的时间差先把利润挣了。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育一个优秀品种,往往需要7-8年,或者更久。

    天玉1号的热销在育种界掀起了一场模仿秀。

    众多科研院校纷纷跟进。

    很快,天玉1号和先玉335的育种思路就被扒拉了出来。

    如果说郑单958促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方向,由稀植大穗型向密植中穗型品种的转变。

    那麽,天玉1号则是在玉米密植上更进一步,把紧凑株型作为研究方向,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

    通过培养理想株型增加密度,依靠群体获得高产。

    以往,这在育种界属于异类,与主流方向相悖,密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到很多人的鄙视。

    但天玉1号的高产稳产,证明这个思路是可行的。

    密植可以让玉米携带的对生产有害的『杀手』基因提前暴露出来,然后育种家再迅速调整和筛选……

    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很多育种人员急忙改弦易张,急起效仿,改变了以往依靠延长生育期和增加株高提高产量的思路。

    不得不说,天玉1号的热销,激活了一潭死水。

    ……

    几经辗转,堵纯见到了天禾种业的老板,一个在育种界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青年。

    他轻易的拿到了天玉1号的亲本材料。

    发出了灵魂一问,

    「你就不怕别人仿制?」

    「天玉1号的培育具有偶然性,科研人员可以快速培育出很多同父异母丶同母异父的类似品种,但想和天玉1号媲美……」

    郭阳话没说完,给堵老留足了自我想像空间。

    堵纯想着,只靠改良丶跟风,确实难有上佳表现,大多是昙花一现。

    但天禾也足够大方。

    「天玉1号只是一个优良的玉米品种,有它的生存周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优异的系列品种正在路上。」

    「我拭目以待。」

    「何不亲身参与进来呢。」

    「嗯?」

    郭阳发出了邀请,

    「天禾的育种平台已经搭建好了,现在正广邀人才,也想聘请堵老在天禾挂个名,发挥一下馀热。」

    堵纯摇头摆手,拒绝了。

    「我有单位,也就不参与了,也帮不了什麽忙。」

    「天禾的研发经费充足。」

    堵纯说:「和钱没干系,我只是习惯了,离不开土地。」

    感叹了句,堵纯目光突然变得凌厉,「天禾下一步育种目标还是全国性的大品种?」

    郭阳笑了笑,「不一定,大品种虽好,但区域性的优势品种更能应对各种自然条件。」

    「确实,现在的风气不太好,都想搞大的,哪有那麽容易啊。」

    「任重道远啊,这麽多年过去了,美利坚的玉米平均单产依然是国内的近2倍。」

    「这是玉米育种人的耻辱!」

    郭阳挑了挑眉,「不只是高产品种,在栽植管理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堵纯摆了摆手,准备离去。

    「记住,新品种研发时,脑子里要有一张全国农业的布局图。」

    「多走走,多看看。」

    老人的步伐坚定,背影如刀。

    郭阳仿佛看到了前身的影子,我本农民,岂怕耕耘。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