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型种企的应对(2/2)
李灯海皱了皱眉,天玉1号的育种人虽然挂的是天禾育种实验室的名,但其主导人还是郭阳。
他其实很想听听郭阳对国内玉米行业的看法。
国内玉米品种看似不少,但追本溯源的话,其实就那麽几个,都是不断的改良改良,真正的创新其实很少。
想到这,李灯海拨通了某个电话。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京城德农公司作为郑单958最大的经营公司,其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在这两年早已铺满全国。
也因此,对天玉1号带来的压迫感感受最深。
尤其是在豫省,天禾当着德农的面搞了场声势浩大的丰收节,55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甚至还用玉米棒子搭建了各种造型和舞台。
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农户,还带来了众多本地的媒体和游客,种植户下单的场景更是疯狂。
在京城中关村的德农总部,总经理张雷看着各地汇总而来的数据,神色并不好看。
产品经理出身的他,总是能在各种场合展示出自己对自家产品的乐观和自信。
产品经理是引领者,不是听别人说产品好或坏而判断产品好与坏。
要学会有理有据的吹牛皮,俗话说:宁可相信蛤蟆三条腿,也不相信产品经理的嘴。
但天玉1号无论是在黄淮海,还是东北,抑或是其它三大玉米生态区域。
其综合表现都完全超越了郑单958。
同为全国性的大品种,张雷发现自己前些年在郑单958上吹的牛皮,被天玉1号轻而易举的超越了。
这让他还怎麽吹?
正当他陷入思考时,他儿子张扬走了进来。
「爸。」
张雷回过神来,「技术采购进度怎麽样了?」
「已经采购了几个区域适应性强的小品种,但区域大品种还要得下个月的拍卖会,所以提前回来准备准备。」
「嗯,努力点好,现在不比以前。」
张扬也明白父亲的处境,虽然张家还是德农的股东,但控股股东却变成了来自东北的上市公司华冠科技。
「爸,我在外面的时候,听到了很多关于天玉1号的信息,现在很多厂家都风声鹤唳。」
张雷欣慰的笑了笑,「德农现在在全国28个省丶市丶自治区有超过5000个销售网点,郑单958再维持两三年还是没问题的。」
张扬沉默片刻,维持?他能感受到其中的压力。父亲前两年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模样仿佛还历历在目。
张雷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快研发,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品种改良,进行微叠代,或者推出新品种。」
「忙完这段时间的品种采购,爸你把我调去市场部吧,我去当产品经理。」
张雷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有志气,但要考你个问题。」
「爸,你说。」
「假如说,现在预判未来5年的玉米价格持续走低,锈病将成为黄淮海地区常态化病害,同时国家还要推动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公司研发的产品需要满足哪些需求?对标的又是哪个当红品种?」
张扬眉头拧在了一起。
张雷说道:「等你琢磨明白了,我才能调你去市场部。」
「下班去吧,回来两天了,还没看你去找过徐小雪,追女孩子可不能放松。」
看着边走边思考的儿子,张雷欣慰的同时也在思考对策。
即使以德农的管理水平,郑单958的产品生命周期从今往后也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市场对好种子的需求一直都在。
需求在哪里?
在变化那里,好的产品经理会发现需求无处不在,但要学会推演。
既要解决当下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又要展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实地的调研。
只有这样,种企才能在残酷的竞争当中存活下来。
但越想,就越能感受到田间示范会的恐怖之处。
似乎天禾一直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
因为三农问题的敏感性,以及自身也是品种智慧财产权保护的受益者。
所以登海丶德农这样的大型种企一般不会越过律法的线条,顶多就是在品种基础上进行改良。
也就是国内数量众多的仿制品种。
在这一点上,与国内乳企的各种下三滥手段相比,国内头部的种企风气明显要好很多。
但对于那无证经营的违法种子商户,或者游走在法律之外的小种企。
大热的天玉1号,就是一场饕鬄盛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