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瓶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牧云惊呆了,他从未想过,方岩居然还有如此长远的打算,为地球人类这个族群,寻找发展空间和将来的安身之所。

    咽了一口吐沫,李牧云兴奋道:“老板,您想的可真长远,我非常支持您的计划,但话说回来,公司如今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方岩微微一怔,“什么问题?”

    “人手。”

    李牧云带着一种紧迫感说道:“您不是吩咐我,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做准备吗,工厂和设备还好说,但我经过调查发现,想要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的程度,就算我将全地球所有工程师招到公司里,人手依然差的很远。”

    “按照银河系每年三百万台聚变反应堆的销量,我们哪怕只占据百分之一市场份额,也需要年产量达到三万台!而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团队!”

    ……

    蔷薇号再次开始跃迁,方岩和李牧云的通讯也就此中断。

    站在舷窗跟前,看着外面流光四溢的虫洞,方岩陷入深深的思考。

    尽管量子场聚变反应堆在技术层面已经突破,但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远比设计和研发复杂得多,地球现有的工程师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聚变反应堆的制造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在极高精度下组装各种高科技零部件,一台反应堆的制造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组装完成,大约需要8,000工时,而参与的工程师团队至少需要100人。

    这些工程师还必须具备相当的科学素养和精密施工能力,普通技术工人根本无法胜任。

    根据银河系每年300万台聚变反应堆的市场需求量,方岩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地球想要占据其中的百分之十市场份额,意味着每年需要生产至少30万台反应堆。

    按每台反应堆8,000工时计算,30万台反应堆总共需要240亿工时!

    李牧云经过详细的调查,确认地球现有的高水平工程师,顶多有10万人,可以为蓝光科技工作,假设每个工程师每年工作2,000小时,那么最多也就是20亿工时。

    方岩皱了皱眉,生产力的巨大缺口摆在眼前,即便地球上的所有工程师都全力为自己工作,依然无法满足目标。

    而且按照方岩的规划,蓝光科技今后并不是只有量子场一个项目,如此算来,缺口就更大了。

    方岩脑海中迅速涌现出一串又一串的数字,工程师培训周期,技术人员的招聘难度,设备采购的时间表等等。

    经过计算,方岩意识到,当地球在面对整个银河系的时候,生产力不仅是瓶颈,更是决定成败的核心因素,如果无法提高产能,所有计划都将陷入无尽的拖延与失衡。

    方岩眉头微皱,很显然,大规模工业化单靠地球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寻找更为强大的生产力。

    忽然~

    方岩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但那是一个被银河联盟严厉控制方案。

    人工智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