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播义乡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过了几天时间,朝中改革政令的颁行总算是告一段落,剩下的便是潜移默化的推行,太师宇文泰便也率领中外府群属辞别皇帝,再返已经更名为同州的华州。

    少师李泰当然也率本部人马同行,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沿渭水东去。至于独孤信,大概是懒得见他们翁婿和睦的画面,直接留在了长安没有同行。

    李泰原本还打算先行返回商原,再携同娘子前往同州中外府。结果宇文泰仪驾刚刚过了洛水,便告诉他同赴商原乡里,要去他家中做客一番。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泰连忙又派遣使员快马回乡先行准备,又将大队人马驻扎在沙苑,然后才率领几百精骑部从护卫着宇文泰的车驾向商原而去。至于中外府大部队,则是直接向同州城而去。

    「此间乡里当真风物迷人啊,我听说是因为伯山入此定居之后,乡里才发生了诸多的改变。所以乡人们提起伯山你的名号来,也都是感恩戴德。」

    将近商原的时候,宇文泰下了车换乘战马,并示意李泰策马同行,一边信马由缰的欣赏着田野风光,一边对李泰笑着说道。

    眼下正值晚春时节,天地之间万物复苏,草木茂盛丶生机勃勃。田野农夫正辛勤劳作,那轻便易作的曲辕犁也早已经普及开来,在关中乡野之间已经成了随处可见的农具。

    李泰虽然没有因此换得什麽官爵,但是如今势位也早已经是当世最为顶尖的一档。此时当见到农人们用此耕田垦荒,心中也不由得洋溢起一股自豪感。

    听到宇文泰这麽说,李泰便笑语说道:「田野间的禾苗如果施肥得宜,自能茁壮成长。但也不能因为农人勤劳,便抹杀了风调雨顺的时令之功。若非主上坐镇国中丶领掌军政,使得国中政令合宜丶民众无受战乱纷扰,此乡又焉能得治?」

    宇文泰听到这话后便笑起来,指着李泰感叹道:「与伯山相对言事,常有如沐春风之感,让人沉迷不倦!讲到消除关中百姓的兵灾战祸,这份恭维我倒是当仁不让。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频兴劳作,近年来国中用兵慎重,每动必功。

    可笑高家小儿,恃其父兄之资,役使其众劳苦征战丶以致内外不安,状似威勇,必不可久,如此穷兵黩武之徒绝非守业之主。伯山且放眼以待,晋阳丶邺城必为我关西豪杰所夺!」

    这话虽然也不无道理,但李泰听着却总感觉有点酸溜溜的,你就是羡慕人家家底厚实丶想打哪就打哪对不对?虽然是个穷逼,倒还挺有志气,但就算事实如此,你也肯定见不到了。

    商原乡里风物较之别处确是多有不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土地利用的更加极致。除了连阡累陌的农田之外,田间地垄上还套种着胡麻丶黄豆等偏经济属性的作物,还有成规模的果园丶花圃。丘陵山坡上同样没有闲土,种植着一行行的桑树,看上去就让人倍感赏心悦目。

    如此多种多样的农业种植,对水利配套的要求也极高。数量众多的井渠分布在乡里之间,几时放水丶几时蓄水都有着系统性的管理,确保每一片农田林圃都能获得充分的浇灌。

    洛水沿岸还分布着许多的工坊,造纸丶榨油丶食品加工等等一应俱全,产业之丰富可谓是冠绝整个关中,产品更是远销各方。

    宇文泰对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这一片繁华乡土当然也早有所知,并且在几番途经此地的时候都有走访,可谓是印象深刻。

    如今在李泰的陪伴下再游赏一番,配合着李泰这个亲手缔造此番乡里盛况之人的讲解,宇文泰不免看得更加津津有味。

    他倒没有要把这些资业充公官营的想法,之前霸府搞那粮饼的加工成本高丶品质差,让他印象深刻,也深知这种官造工坊除了军需等不惜代价丶必须垄断的产业之外,其他大凡有利润需求的产业,行政成本都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况且这些产业就摆在同州境内,就算霸府不能从生产销售中获利,也能通过地租市税获利匪浅,而且还不用进行各种管理投入。

    其实不只是中外府,就连荆州总管府当局面有所稳定丶招商的基础搭建起来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