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事归行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的声势也极难在关中撼动霸府威严,只有将霸府主力引出关中,他才能有制胜的机会。

    二则随着前后使派六万大军南出武关,如今的关中虽然还拥有数量不菲的军队,但却需要留守地方与维持河防,已经很难再筹措出可观的机动力量继续向南增兵。

    换言之如今李泰再怎麽在沔北折腾,关中的宇文泰也只有干看的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加以干涉,除非他连关中老巢都不想要了。

    李泰敢把府兵引入老巢中来,那是因为有着能够让众关中豪强府兵督将们投鼠忌器的东西。可要是北齐打进了关中,就如同耗子掉进了米缸里,就算吃不了也给你使劲霍霍。

    三则府兵大军进入荆州,而荆州又处于一个无主的状态,势必会给荆州治下的民生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扰乱。就算在他们财货资业所集中的穰城附近有所收敛,但别的地方遭受骚扰也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也是李泰所需要的。

    因为接下来一段时期之内,整个荆州总管府治下的民情都会处于一种非常紧张和敏感的状态。

    一方面荆州军府与中外府的交恶乃至于决裂,必然会引发彼此处于一种紧张对峙的状态,这势必会给荆州治下民生造成一定的恶劣影响,环境将不再会像之前那麽安逸。

    荆州数年休养生息,百业欣欣向荣丶民众安居乐业,这固然是荆州军府努力兴治所促成的,同时也少不了治内百姓的勤于生计。

    可是一旦当这种局面不复存在,民众们难免就会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会认为全都是因为李泰自己野心作祟丶悍然对抗中外府,才搞得荆州好日子到头了。这就会给荆州埋下一个人事隐患,很多割据势力之所以败亡,都存在着这样的因素。

    与此同时,随着江陵被攻克,许多南梁百姓也会流入荆州总管府治下生活。这些人也难免会有一种遗老遗少缅怀故国的情愫藏在心中,哪怕在这故国治下也生活的不怎麽样,但九分苦里总有一分甜让人念念不忘,一旦在荆州总管府治下生活的不如人意,这份失意又会被放大转化为戾气,从而不断作乱。

    各种民情隐患,短时间内是很难消除的,一旦高强度的对峙转变为实际的军事冲突,民间的不满又会被加以放大,使得荆州治内更加不安。

    所以李泰索性便借主动出征淮南丶诱使霸府出兵之际,让荆州治下的百姓们再感受一下不在他管制下的荆州生活状态是个什麽样子,用事实让这些人明白,李大将军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而选择走上这条路,还为了捍卫他们如今的生活和所拥有的一切。

    在这一点上,李大将军的诉求和利益是和荆州总管府治下百姓们高度一致的,只有李大将军才是他们最好丶最适合的选择!

    于谨自不知他在李泰的眼中,是身兼运兵大队长丶立威工具人与统战小帮手等各种职能于一身,只是听到李泰这自信的略显狂妄的回答时,又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李泰望着沉默不语的于谨又说道:「我知在常山公眼中,我大概已经是国之乱臣丶社稷巨奸。但公等不告而入丶夺我州事之际,我却仍在为国开疆丶扬威淮南,甚至就在归途之中,都是先将梁国郢州攻定丶封锁江道之后,才来石城料理馀事。

    今我舟骑雄盛,江陵已成瓮中之鳖丶待死而已。即便是常山公不欲与我相善,仍然鼓动诸路人马与我互斗,我自拥地利,败尽诸军也能不误灭梁。唯此数万关中儿郎自此以后将要长埋荆襄之间,关西父老或是恨我入骨,但却难能报复。而常山公先撩起事端,又昏聩事败,则必身死族灭矣!」

    李泰归途之所以选择沿江而返,就是为的汇同夏口等诸路人马围攻南岸的郢州城,各种手段齐出,只用了两天时间便攻克郢州城,生擒郢州刺史陆法和。

    当被于谨分遣封锁江道的杨忠抵达鲁山的时候,正逢李泰胜师北归。杨忠见到本该受困在合肥的李泰竟然出现在此,而传闻中大军东去的荆州军于此竟然还有数万之众,心中自然明白了。

    所以也没用李泰多麽用心的说服,杨忠自然便倒戈过来,毕竟拼他也拼不过,而且李泰对江道的封锁要比他设想的还要更彻底。

    于谨听到李泰这麽说后,眸光又黯淡几分,沉吟片刻后他才又说道:「太原公人事预谋极深,南来之众必然多有你的内应。即便我不作配合,你也大可不必杀尽诸军,能够从容收复。之所以必须要我出面配合,也不过是给群众寻找一个推诿的藉口,诸方之罪丶罪我一身罢了。」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乾笑两声,话要说的这麽明白那就没意思了,这麽大一口锅,你这个柱国不背,换谁谁不得压死?

    但他还是正色说道:「凡所披甲南来之众,谁又不是志在开边扬威的国之忠勇?常山公于事已经亏败难振,又安忍陷之后顾无路?我与公并无私仇,而今结怨也非我本意。

    我本就是国中授许的关东道大行台,关外诸事尽归我视察。常山公染疾于身丶不能视事,但国之重谋却不可就此废止,我今归来继事理所当然,诸将唯受命而已,所欠者公之一纸。」

    听到李泰早已经将收拾残局的方案都想好了,于谨又不免暗觉胸口隐痛,再想到南出武关以来便处处受制于人,到如今更是直接被擒获,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和挫败感。

    好一会儿之后,他才涩声道:「如此周详的人事布局,绝非仓促可就,太原公究竟何时有此谋算?」

    「大概是当年邙山战败丶撤往潼关的途中吧。」

    李泰听到这个问题,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沧海桑田之感,于是便随口回答道。那是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想着该要如何在这乱世中活下去,却没想到有一天真的能达成如今这样的局面。

    「当丶当真如此……」

    于谨听到这话后顿时便也瞪大两眼,口中又颤声说道:「所以当年太原公自潼关投书行台,便已经有了后续谋计?」

    李泰见于谨一副震惊不已的样子,不免也是一愣,我不过感慨一下自己的青春丶随口装个逼,你不会是真信了吧?老子再怎麽深谋远虑,那麽多年前也不能就想到要在这里挖坑埋你啊!这老头莫非受不了打击,把自己郁闷傻了?

    无论如何,于谨眼下也没有了别的选择,李泰按在他头上的锅,他不顶也得顶。要配合着李泰将诸路人马逐一接掌过来,纳入关东道大行台的调度之内。

    原本这关东道大行台只是敷衍李泰的安排,但却防不住其人有能力将之转虚为实,而当李泰开始切实行使行台权力的时候,那究竟是关东道还是山南道也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反正敢于提出质疑的,不久之后肯定也都得跟于谨蹲一块儿养病。

    这段剧情线索太多,需要考虑的东西也很多,写的不太快,抱歉抱歉。。。有不清楚或者忽略的地方,等到剧情进行完毕后再做一个小结交代一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