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荆南天荒(2/2)
而在周弘正的后方,便是后世要更加知名的颜之仪丶颜之推兄弟。相对于周弘正的淡然,颜氏兄弟则就要略显局促一些,面对李泰这个年龄较之他们相差不多的西魏大将,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李泰也并没有在意他们各自的态度,只是示意他们几人随同走入藏书楼中,为他将此间藏书的类别名目仔细介绍一番。
进入藏书楼后,一股非常复杂的丶夹杂着香料丶墨味与纸帛和木料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味道称不上有多好,但却有一种能够让人安神的效果。李泰放眼望去,顿时便见识到了何谓汗牛充栋!
高大的房间中,竖立着书架,还有堆迭到房梁上的箱笼,这些书架和箱笼中全都摆满了图书籍卷。而类似这样的房间,足有十几个之多!
李泰也不是没有见过大量的书籍,后世一些大的书店和图书馆中图书较之眼前这些藏书在数量上估计只多不少。但是那种现代装订丶砖块一样整齐的图书,与时下这种古朴经卷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李泰漫步在这书阁间,耳边听着周弘正等南梁官员们的讲述介绍,心中却不免颇多感慨。
江陵这里藏书十数万卷,放眼整个后三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而这也应该是江陵乃至于整个荆襄地区文化积累的顶峰!
历史上江陵城破之际,梁帝萧绎一声令下将这些藏书尽数焚之,烧掉的不只是南梁文化精华,更是整个荆襄地区的文化基础与发展空间。
自此以后,整个荆襄地区都不再以文化着称,哪怕是到了隋唐大一统的时代,荆襄地区也丧失了原本历史上所拥有的辉煌,与天下大势不再息息相关,更多的是作为山南瘴弊之地,常常作为失势之人的流放地而维持着些许可怜的存在感。
成语破天荒讲的就是唐代荆州文教衰弱,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故而被称为天荒解,一直到了中唐大中年间,举人刘蜕自荆南解送入京参考,一举得中进士,故而被称之为破天荒。
从文化的中心到文化的荒漠,或不可完全归咎为梁帝萧绎的这一把火,而这一把火无疑是转变的起点和最大的原因!不仅仅只是荆襄文教被付之一炬,南朝几百年积累的文化精华也在这一场大火中成为灰烬。
西魏攻伐江陵,对江陵民生大肆破坏,把江陵士民掳掠一空,使得经过南朝多年发展的荆襄地区大举倒退,所谓的湖广熟天下足,一直要到明清时期才能达成。梁帝萧绎昏庸无能,不能守国却放肆迁怒,一把大火将这里烧为天荒之地。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罪人!
不过在发癫放火之前,凭心而论的说,萧绎对于这些图籍保护和整理工作倒是做的很不错。这十几万卷图籍有的已经受到了精心的编校整理,有的则还妥善封存着,尚未开封校对。
周弘正这老先生虽然欠缺一个降人俘虏该有的恭敬谦卑姿态,但是讲到对图书的编校却是了解颇深。其人不只长于玄理,而且对儒家典籍和佛学也都有很深的造诣,当真可以称得上是学问精深,也是萧绎安排编校人员中的核心人物。
时下图书整编,已经有了经史子集的分类,在周弘正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李泰对于这些图书的收藏和整编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他费尽心机的将这些图书保全下来,当然不是为的要束之高阁,而是要继续编修下去,并从中提取出适合新时代的思想文化与精神面貌的精华,所以修书当然还要继续下去。
因为内里还有大量的书籍封存保护着,李泰也并没有带领众人太往内里,而是又退回最外间的书阁,望着这些人正色说道:「此间图籍经义,皆我诸夏先人智慧之留存,以启迪后世,而非一时一地之专属,需以博大之心怀受此传承丶发扬传承!
梁主治国无道丶驭下无术,遂得此祸,但其学术精深亦事实俱在,平生所憾大概便是不能为书庐隐士而错生帝王之家,以至于害人害己。诸位皆因学术而受其赏识任用,我亦不疑,你等各守前事,免于刀兵滋扰,若事有显绩可陈,更有格外优赏!」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后,也都不免松了一口气,但那周弘正在稍作沉吟后却行至李泰面前深拜下去,口中沉声发问道:「请问李大将军,今我国主上已为所制,大将军意欲作何处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