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大酬诸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李泰入主关中的时候,虽然当时正值霸府军队本身大败亏输丶加上宇文泰的儿子作乱等一系列的变故,李泰虽然由乱入治,但针对军队系统也并没有进行深层彻底的清洗。

    这一次东征战事的胜利,使得大量中下层的将领兵长们被提拔起来,成为军队中绝对的中坚力量,使得李泰一系的将领们并不需要再打乱原本的军事结构,便能够取代原本的人事组织。

    同时西魏领土进一步的扩张,也意味着军队系统的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之前李泰便又在河洛地区增设骠骑府,而其他所扩张的领土当中,同样也需要进行类似的操作。

    府兵制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制度,其发展与政权本身的扩张壮大都是紧密结合的,所降低的不只是养军的成本,更给新占领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方式。

    多年的战乱使得地方武装势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果将这些地方武装势力统统划定为需要征服与消灭的对象,那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举世皆敌,是任何强大的政权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如何统战与管理这些地方武装势力,是一个政权能否存在和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

    历史发展到这里,府兵制的出现就是版本答案。这并不是从结果反推原因,府兵制本身就既保证了政权对于军事集中管理的需求,又保证了地方豪强的利益诉求。西魏政权的统治推进到哪里,府兵制就推进到哪里。

    尽管北齐丶南陈都不同程度的倚仗和利用地方豪强的势力来维护自身的统治,但只有西魏能够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制度化的优势并不在于有多正规,而在于可以通过叠代来进行制度完善,比如李泰从原本的府兵制度所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府兵授田。哪怕只是一个很简陋粗糙的东西,在有了叠代进化的能力之后,未来都是无可限量的。

    李泰需要在新占领地带建立起新的府兵组织,既需要藉此统战管理这些地方的豪强武装,又需要建立起切实可靠的军事力量,而这一批军功升迁的将领们便可以分任各方,建立起府兵发展的人事框架。

    针对普通的营士,当然还是得以实物的奖赏为主。他们当中许多人出征数月之久,家里可能都已经穷困的揭不开锅了,这时候如果再说什麽官爵丶荣誉之类,多少就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其实是可以兼顾的。之前西魏军队中便施行了勋士制度,趁着这一次的功士封赏,李泰再将勋功十二转加以正规化丶制度化,建立起一个新的勋官系统。

    勋官除了一整套全新的荣誉称号之外,同时还搭配有各种特权。以往府兵授田的奖赏也被整合其中,成为勋官武骑尉之后,便自动获得授田的资格。勋功递转,依次可以获得免徵免役丶将官培训等相关的特权资格。

    尤其是上升渠道的开放,使得兵与将之间不再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机缘才能转换。积累勋功转数,可以获得军校进修的资格,进而通过武试加入三卫二营或其他宿卫军当中,秩满之后便可加授相关的文武官职。

    至于说这个军校,眼下虽然还没有建立,但府兵本来就有闲时讲武丶旬月集练的传统,在这些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专门的讲武机构丶针对将校兵长进行更加系统职业的培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于上阳宫北再造集英殿宣武堂,十月大集讲武结束之后,便募取首批宣武学徒入习韬略,来年初夏进行武选考核!」

    思路有了,李泰便做出了相关的安排,名目称谓随口拟定,然后便将事情交代给兵部陆腾,交代其人尽快执行。

    与此同时,在总结了属员们进奏的封赏方案,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路之后,有关此次东征的封授计划便形成定文,李泰便着令将之传告诸军丶然后交付有司加以执行,务求各种奖赏尽快到位,不要耽误了一众徵士们回家与亲人团聚。

    至于他自己,早在战争中途返回霸府休整的时候,爵位便从原本的唐公晋级为唐王,而接下来除了化家为国之外,也谈不上有什麽实质性的进步了。

    不过一场战事进行下来,作为社团老大的唐王竟无受褒扬,诸功士们也都难免有些不踏实。

    于是在经过下属们的进言之后,李泰便接受了对他家那一窝「乐」的爵位荫授,除了早封南郡公的江陵乐之外,襄阳乐被封太原郡公丶同州乐被封敦煌郡公,就连刚出生的洛阳乐也被封陇西郡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