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代我去见见何府来人,收下礼物,再备一份回礼,何家的礼你自己留下”

    玉娘回望过来,目光渐渐晶亮。

    “就做你将来嫁妆,你在何府侍奉多年,何家出一份嫁妆,也算应当。”

    刚刚亮起来的期待,霎时熄灭,荀柔并非没有察觉,却假装不知。

    既然没有然后,一开始就该不给希望。

    雒阳城的前途,自己的未来,他尚无法知,更何况女子心思。

    他不认为卢植能说服董卓。

    城中有董旻,就算一二日看不清,多几日,城外的人也会了解这座天子之城,外强中干、金玉其外。

    董卓不会一直驻扎城外,何进先前派出王匡、张辽、张杨三人各处募兵,随时可能回来,董卓不会等下去。

    两天后,荀柔终于退烧,虽然还咳得厉害,却也能出席朝议。

    董卓派出使者,向城中送来了吴匡、张璋几人的首级,以及一封情真意切、言辞感人的上书。

    这份尚书深情问候天子、问候太后、问候渤海王,对雒阳城中发生的宦官叛乱表示十分愤慨以及担忧,听说天子夜奔出宫,他董卓非常关心天子安危,疾驰三百里前来驰援,至今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日夜相思成疾。

    听说这几个叛将杀了车骑将军,他非常震怒,对于其行为表示严重谴责,杀之以慰车骑将军在天之灵。

    信中还表示,如今皇宫毁坏,天子无法安住,这让他太担忧了。他以及他属下的将士,都想为天子效力,不,请务必让他为天子效力,无论砌砖凿石,还是铸台抬梁,他都愿意干,并且请一定让他见天子一面,这是他毕生唯一的请求。

    虽被雒阳公卿当做边僻之人看不起,但董卓手下笔杆子的文章水平,并不输雒中名士。

    当听说吴匡二人出奔,荀柔就知道,董卓入城挡不住,但他没想到,董仲颖比他想得还要狡猾,还要有政治头脑他选择了最理直气壮、光明正大、无懈可击的办法。

    有理有利有节。

    吴匡等人的头,让这篇本来就情意款款的上书,增加了说服力。

    当上书被郎官念出之时,有些感情充沛的公卿,甚至感动得当堂洒泪,何太后更是垂泪连连,当堂呼之忠臣。

    以此为节点,部分公卿转变了立场,认为就算放董卓进城,也并无不妥。

    理由也充分

    将为国百战的忠臣一直拒之城外,尤其还是位边将,恐怕会寒军中之心,更进一步,可能会对大汉边境稳定,造成影响。

    况且,董仲颖看上去,真的是忠臣啊。

    卢植、曹操、张温几人的反驳,在庞大赞同群体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只碍于卢植与张温的政治地位,以及袁家今天安静如鸡,暂且僵持。

    御座上的刘辩,在频频望他,但他此时却不能说话。

    他也在犹豫。

    一方面,他并不认为,有朝廷下令,董卓就会乖乖走人,另一方面,公卿们的理由也并非不合理。

    如今汉朝的问题,不只是雒阳城中。

    王匡不说,张杨与张辽都是边将,当他们带着征招的军队回来,见此情况,真的会坚定的站在朝廷一边?

    东汉朝廷一向蔑视边地之人,以为其粗犷无礼,这种做法,是很伤人的。历史上,张辽到底为何投到董卓麾下,他并不清楚。

    经过何苗被杀,对待记忆中的历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