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3(2/2)
哎还得说确实是有战略纵深,不然跑都跑不掉。
不过这已经不会发生了,以后大唐要亡,也不是这种亡国法。李世民很清楚,从他决定引入后世知识开始,时代就变了。
一百多年之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连他也不知道。洛阳会不会是最终的都城,他也不确定,他会明明白白地告诉朝臣和子孙,不要把他说的话当作千百年不变的真理,该迁都的时候就迁都,该变法的时候就变法。
大唐也许会亡得更早,谁知道呢,但他希望不要那么窝囊又拖沓的亡了,死得干脆点,让下一个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让他李世民,永远成为这条时间线上影响未来上千年的千古一帝,不是也挺好的吗。
生生拖成烂泥塘,崩塌出五代十国,在废墟上挣扎着重立起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一定要亡国,他希望承接唐之天命的是另一个大汉和大唐那样有过强盛和辉煌的朝代。
李渊不知道儿子的计划,但是看到了李世民坚定而不容置疑的眼神,他退缩了。
这让他有些愤怒,也有些悲哀,明明他才是一家之主,他筹划奋斗了多年,尽管谋天下确实是近几年才有的打算,但能成为太原留守,进而有了谋取天下的实力,是他这么多年一步一步努力才得到的啊。
可或许是走到这一步耗费的时间太长了,在他不注意的时候,他老了,儿子长大了。李渊既有欣慰,又有不甘,心情十分复杂。
但李世民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李渊竟然没有办法在儿子面前强势得起来,一想到现在李世民的嫡系人马与自己嫡系的对比,他就觉得气短心虚,只能无可奈何地道:“那就这样吧。”
他不知道,李世民犹豫过,最后还是退了一步,立杨侗为帝,而不是自己直接称帝,完全打断兄长与自己争储的可能。
直接称帝的话,生米煮成熟饭之后,李渊也只能吃这个闷亏。
最终没有这样做,不是顾及杨广,李世民知道政治应该缓一步,不能这么急,一般来说必须得有这么个过渡。但是历史上他轼兄逼父都做出来了,根本不是很在乎直接无视杨广,给天下换一个帝统。
反正他自信抗得住接下来的反弹。
只是他现在这个年纪,这个心境,这个阅历,并不是看了许多史书,知道许多后事就能一步跨越某些界限的。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他真的不想跟父亲翻脸。
李渊,一个差点与刘太公一样,跨过皇帝这一步直接荣升太上皇的开国皇帝。
-------------------------------------
李世民比历史上提前起兵,就像一个导火索,瞬间引爆了大隋天下。
江南、陇西、幽州,不是官吏割地自据,就是反贼称孤道寡。这还是李世民提前招揽了窦建德,灭了还是隋将身份的王世充,以及马邑被他控制,刘武周现在是方永手下一名校尉,没机会占马邑引突厥为助的结果。
刚刚吞下偌大地盘的李氏没有急着去清除这些势力,先要将吃下的地盘消化和控制住。
李世民将要去河北山东之地安抚降将和降官,只有一点空隙,他匆匆安排自己不能算是毕业的学生们去指导建立钢铁联合中心,又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朝廷之中,再点选了一些现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