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0(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郡主不是自己的儿媳妇,自己的儿媳妇只是个四品穷官家的女儿,比起郡主,实在是差太远了。要是自己儿媳妇是郡主,自己一定不管她做什么,她就算一辈子吃喝玩乐又怎么样呢?

    这般一想,王氏对未来儿媳妇,未免更不满起来。都快要成婚了,也没想着认识一下小姑子,委实不够友爱。

    李纨不知道未来婆婆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无法企及的标杆,自己还没嫁过去,就已经开始被吹毛求疵了。

    她悄悄隔着屏风见过贾珠一面,贾家的男子,便是当年的贾源贾演长相也不差,毕竟,贾家并非泥腿子出身,也是乡里的大族,要不然,这兄弟两个也不能以勇武闻名军中。说白了,没有足够的营养,是养不出力气来的。

    贾珠在一众兄弟中虽说不是最出色的,但也面如冠玉,加上公侯之家养出来的富贵气度,读书带来的风姿谦和,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李纨如今在精心制作自己的嫁衣,憧憬着婚后与贾珠琴瑟相谐,夫妻和乐的生活,浑然没想到,自己面临的是婚姻中的困难模式。

    贾珠的婚事放在了来年的春天,李纨的嫁妆在懂行的人看起来非常体面,光是书籍就有三十来箱,可见李家的诚意,而在王氏看来,简直心脏病都要犯了。

    这个儿媳妇的嫁妆也太简薄了,都是书,这值什么钱,就陪嫁了一百亩的土地,还是通州那边的,也没铺子,头面首饰数量也不多,嫁妆里面的衣料好的都是贾家给的聘礼,其他的都是普通的绸缎。摆件就是比较普通的瓷器,连官窑都不是,竟是民窑的货色。

    王氏用自己仅有的算数知识算了一下,觉得儿媳妇的嫁妆撑死也就是一千两银子,这也太亏了点,就比他们家聘礼略高一点,这不是坑人嘛!

    好在王氏还明白什么叫做礼数,因此,当着其他人的面,她也没表现出什么不满来。

    贾珠婚前将两个通房打发了,却没想到王氏直接将人给留了下来,等着过一阵子赐下去。

    最妙的是,李纨嫁过来还没满三个月,李守忠居然外放做学政了!

    在王氏看来,李纨娘家人不在,那还不是随便自己拿捏。事实就是如此,李纨是正经接收了三从四德教育的人,别说贾珠还算是良人,便是所托非人,她也只能认了。

    贾珠大多数时间都在东山书院,一个月也就回来两次,她打交道更多的就是上头两重婆婆。

    贾史氏还好,她早就对折腾媳妇没兴趣了,毕竟,张氏又不怎么过来,她折腾的就是个王氏。王氏偏偏是个木头一样的性子,笨嘴拙舌,看着就有些蠢。贾史氏不喜欢蠢人,她喜欢那种性子灵巧的。所以,叫王氏吃饭的时候布布菜可以,其他时候,还是算了吧,她打牌找不到牌搭子,宁可叫丫头凑数,也不肯找王氏。

    她对王氏尚且如此,对孙媳妇自然就更宽容了。她虽说也素来更倾向于在勋贵老亲中结亲,光是将女儿嫁给林如海,贾史氏就耿耿于怀了很久。但她其实也明白,贾珠但凡想要在科举上走,有个文官做岳丈肯定比有个武将做岳丈强得多。因此,她对李纨素来是极为宽和的,小两口新婚,贾史氏给李纨的见面礼就是一副金镶玉头面,李纨对这个太婆婆也很是敬重。

    而对王氏这个婆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