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1(1/2)
爷爷说过的话,姜舒月本来都忘了,还是听四爷说起这种现象,才被她联想起来。
也是四爷明察秋毫,发现差异之后让农事司测算过,同样的条件下,北边比南边多收近两成粮食。
比如南边一亩地收小麦五十斤,北边则可以收六十斤。
别小看这十斤的差异,这是普遍存在的。
一亩地多产出十斤粮食,十亩就是一百斤,百亩就是一千斤……要知道京城周边的农田都是以万顷为单位计算的。
“我带人调查过,查不出原因。”四爷又一次打破砂锅问到底,实在找不出缘由,这才问到姜舒月面前。
姜舒月:我大约知道原因,但我不敢说。
也是没凭据。
所以这回自种耐旱小麦,姜舒月把地点定在了京城东边。刚好她的嫁妆里有一个位于通州的田庄,离京城不远,各方面都合适。
她打算亲自参与小麦播种,及其生长的全过程。如果今年京城东边的粮食产量,比西边和南边多,就算是找到一定依据了。
以后的路该怎样走,心中才能有数。
第84章 如愿
九月发生的第二件大事,是合作经营的第一批高产玉米上市了。
因为产量高,集中上市,售价并不是很高,成功打掉了因旱灾和大粮商囤积居奇而高不可攀的粮价。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赈灾的压力,让京城百姓在高价面粉和天价大米之间,有了第三种更为经济的选择。
面粉和大米,受到大宗玉米的冲击,供需关系被打破,售价几连跌。
有些囤积居奇的大粮商蒙受损失,想找自己的后台寻求帮助,找了一圈才悲催地发现,自己的后台们都参与了高产玉米的合作经营。
高产玉米售价不高,但因为品相好,变现能力非常强。又因产量高,入股不亏,也是有钱赚的。
旱灾持续,不参加合作经营,田庄也收不上来多少粮食。参与之后,用赚来的钱补借国库的窟窿,对真穷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对装穷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很好的掩饰。
与大粮商合作,是要承担风险的,而与朝廷合作,稳赚不赔。即便赚钱没有发国难财快,至少不会因此丢了乌纱帽,还能在皇上和太子面前刷好感。
但第二轮合作经营开始,范围逐渐扩大,已经还上钱的官员禁止参与,没还完的可以继续,转而鼓励乡绅和商贾加入进来。
与河道和漕运一样,农事成为第二个脱离六部,归皇帝直管的独立衙门。
因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总督人选,由雍郡王代管。
“只可惜雍郡王妃是个女儿身,若是男子,朕便让她当这个总督。”在大朝会上,康熙如是说。
在场所有人无不羡慕雍郡王好福气,娶了一个能在事业上有所助益的贤内助。
在官场上混的都是人精,平时搞男尊女卑那一套,觉得夫为妻纲,可自己娶妻或给儿子挑媳妇的时候,谁都想找在仕途上能帮把手的。
不同的是,他们找到的那些贤内助,要依靠背后的家族。托人走门路,不但要欠人情花银子,最后还不一定能成。而雍郡王妃是自己有本事,不用靠谁,本身就是助益。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