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6(2/2)
作为都城,必汇聚天下之粮食财宝。
长安之地虽险要,但转运粮食极为不便。洛阳则地理位置更佳,漕运陆运成本皆低,故光武帝当时选择建都洛阳。
但这也就叫做官方说法了,其实真正的原因,众人都心知肚明。
于是杨秋开口言道。
“实则因随光武帝起事的将领功臣集团中,大半皆为南阳人士,而另一半则为冀州士族,故光武帝不得不将都城定于洛阳。”
一个皇帝若是不想当光杆司令,团结自己的统治基本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昔日刘秀起兵,麾下功臣集团皆以关东为利益所系。
若轻弃此地,立都长安,那就相当于抛弃了你的统治基本盘,你的皇位都会坐不稳。
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洛阳当然有地理优势,但选择定都在这里,是因为他的基本盘在这里。
这也就导致东汉一朝,朝堂权力中心始终被关东士族所占据,此乃开国之初便已奠定的格局,外力难以撼动。
因为当初定鼎天下的就是这一批人,如果关东世族都不占据朝堂本位了,这也就相当于这个朝廷的统治基本盘已经完蛋了。
这也是后来董卓乱政之后,为什么有关东诸侯讨董?
因为他们的利益核心完全不一致,大家都不是一个圈子的人,权利的本位都不一样,所以当然不能相容。
毕竟你一个西凉集团的军阀,占据在朝堂的权力中心,那以后关东世族就是在权力的边缘了,这是不死不休的的利益分歧!
所以他们注定是要决裂的,这也是董卓后来迁都的原因。
因为他发现自己和关东世族的矛盾冲突已经不可调和了,所以他决定另起炉灶。
因此,一个朝廷建都位置十分重要。
强悍如朱元璋,刚刚考虑迁都,太子朱标去了西安回来没多久就死了,然后自此不考虑,谁知道怎么死的?
而朱棣强行迁都北京后,皇宫马上发生大火,但朱棣坚决留在北京,其后北京一直叫行在,也就是皇帝临时驻扎地的意思。
而皇帝和大臣就这么僵硬着,图谋把下一个皇帝拉回到南京。
直到朱祁镇继位之后,北京才正式确立京师地位,这场斗争持续了数十年。
而东汉就不存在斗争了,南阳集团和冀州集团都对洛阳没意见。
但冀州氏族后来有点惨,当初刘秀选择和冀州士族合作,登基之后,刘秀也选择了冀州出生的郭圣通做皇后。
但是后来郭圣通被废,随后冀州士族不断遭到打压,这种打压甚至持续到了明帝时期。
彼时,汉明帝听信谗言,疑楚王有悖逆之心,遂大兴刑狱,严刑拷问之下,冤屈横生,千人受牵。
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冀州人,杀得冀州人头滚滚。
在这场浩劫之中,袁绍之先祖袁安挺身而出,救了许多冀州一系的人。
因此,袁绍后来择冀州为根基,一则因冀州大族与其有香火之情,二则因冀州与朝廷早已离心离德。
所以黄巾起义之火,亦在此地汹涌爆发。
“没错,光武中兴基业,实乃倚仗南阳、冀州大族。
故而定都洛阳之后,朝廷利益便已化为关东士族的利益,而并州、凉州、关中之地彻底变成朝廷边缘人士。
想前汉之时,并州人口近二百万,而今竟只剩六十余万,令人痛心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