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7(2/2)
就像每个地方收赋税用的东西,为了多收点税,实际上都会动手脚。
统一度量衡这种事情虽然明面上成功了,但实际上大家私底下就在动手脚,而很多工匠用的工具,那都是自己的唯心数据,不是统一的度量衡。
这也是关东之地就算窃取了昭国的图纸之后,也不能马上模仿成功的原因,因为昭国这边的度量衡是严格的统一标准。
在工厂这种地方,稍有误差,带来的影响是差距巨大的。
而昭国在每个环节要求工匠用上了统一的度量衡,每次实验就进行了严格的数据记录,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反查每一个环节的数据。
工匠执行的标准不再是自己唯心的标准,比如手摸一下感觉,肉眼来定尺度,那是不可能的。
所有环节全部都是要根据专业的工具来进行测量计算。
虽然牛逼的工匠看一眼东西就知道具体数据,但工厂是不能这么干的。
大量的工匠参与制作东西之后,那就要制定统一化的标准。
而要进行这个统一化的标准,不识字不会算数的工匠是会被淘汰的。
所以工坊里面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不要求他们有什么文采,甚至也不需要认识很多很多字,只要能进行基本的数据测量计算记录,这对于普通的工匠就够了。
若还想继续往上爬,自然会有各种考试进修,然后成为有官职品级的大工匠。
每个郡县都有专门的官职负责当地的道路修建,水利修建,工坊修建,这些官职目前大量由工匠出身的人来担任。
要想让未来这个世道工匠阶级发展起来,就得让他们掌握权力。
所以未来这群人只要力量足够大,断然不会倒退为工匠下九流的地步。
毕竟权力给出去了,没人希望退回以前的境地,只会为他们工匠争取越来越多的利益。
所以关东之地的模仿只能学点提高工匠的待遇。
但要让工匠掌握权力变为官员,甚至让所有工匠统一度量衡,这其实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们自己这群士族,都还在垄断教育,垄断官职,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内部都不够分。
想让工匠公开自己秘诀,想让工匠们统一标准,甚至让工匠开始读书认字,那开什么玩笑?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没有大量工匠的培养,自然也无法孕育出兴盛的商贾,更何况他们的商贾都是自己垄断经营。
这种情况下,能躺着在昭国进货商品之后就大量挣钱,谁还会想着自己培养工人学习昭国商贾,那多费事儿。
杨秋早就看透了这群人,所以从来不担忧这事儿。
因此在昭国这边用信鸽通传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之时。
关东之地的诸侯,自然也在做着自己的准备。
当初曹操担心大家形成联盟之后,就像当年讨董联盟一样,人心不齐,内部生乱。
但最后讨论出来的方案倒是避免了曹操担忧的情况。
若是大家统一出兵,谁来指挥这事儿首先就会出现问题。
然后再加上什么粮草调配,谁出钱出力多一点,这个问题能吵得天翻地覆。
但现在的方案不需要操心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家分头出兵,阻止昭国顺利夺取益州,逼迫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