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侯刚被吞并,燕、齐、荆楚过于偏远,难以镇守,请分封诸位公子为王,采用分封制镇守那些偏远之地,便于治理。

    廷尉李斯持反对意见,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多为周王室同姓诸侯,但是后来宗属关系日渐疏远,诸侯互相征讨杀伐,彼此的关系犹如仇寇,周天子也无法制止。

    李斯提议采用郡县制,始终维持国家主权的统一,在安定中寻求发展。

    始皇帝想采纳李斯的提议,但赵琨对他眨眼,于是他屏退众人,询问赵琨的意见。

    赵琨侃侃而谈:王先生儒法兼修,受儒家影响深远,十分向往周朝的礼乐制和分封制。然而这一套在现如今其实是行不通的。

    诸侯之间征战不休,根源在于有限的资源(土地等)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春秋时期,地广人稀物博,资源相对充裕。诸侯自然可以推崇周礼,文质彬彬地往来,和和气气,很少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哪怕打起来也要讲究体面。到了战国,资源都被瓜分、探索的差不多了,诸侯想要继续发展壮大,就难免抛开礼节,一次次地突破下线去掠夺侵吞土地、粮食、人口等重要资源,于是礼崩乐坏。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四十万赵军?留着消耗资源根本养不起,放回去又是劲敌。

    分封制就好比把刚刚统一的天下再次划分为众多诸侯国,会埋下诸侯征战的祸根,在未来的某一天爆发。

    但郡县制现在就有弊端,那就是容易滋生腐败。假如有强敌入侵,或者发生动乱,郡县各自御敌,难以形成有效的防线,难以组织起强力的反击,基本只能各自坚守城池,等待朝廷的军队四处救火。一旦救援不及时,望风而降的地方官吏肯定不在少数,墙头草顺风倒。

    赵琨随手画了一张简易地图。

    大秦的轮廓一笔勾成,两道线勾勒出黄河、长江。然后标出咸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位置。

    这些年,戎狄部落逐渐繁衍壮大,对了,现在应该叫匈奴。匈奴单于治下,人数早已超过十万。妇女孩童也能挽弓搭箭,全民皆兵,而且他们南下牧马的野心从未熄灭。

    赵琨画了一条路线,假设匈奴走这条路线入侵,这些骑兵沿途不会遇到任何过不去的阻碍。等朝廷组织起军队,搞不好匈奴骑兵已经一路劫掠到咸阳城下了。

    所以,不能依照周朝的制度来分封诸侯,但可以给宗室封一些只有食邑和少量兵马,没有封地的爵位,设置三道防线让他们镇守——内长城防线、外长城防线、边防重镇。

    随着赵琨的勾画,秦王政眼中的光越发明亮,这样既不会产生国中之国,又能有效平定叛乱以及外敌入侵。确实比单一的郡县制靠谱。

    始皇帝不愿意坐视匈奴发展壮大,派李牧和蒙恬攻打匈奴,将西域划入秦国版图。赵琨鼓励百姓迁居西域种植棉花和瓜果,去就送房子送田地免税十年。西域逐渐汉化。

    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始皇帝东巡,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祭祀天地。

    赵琨和大侄子并肩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万家烟火,忽听大侄子叫他:“叔父,看,这就是我们的万里江山。”

    赵琨纠正:“是陛下的江山。”

    下一刻,始皇帝拿出一副舆图,徐徐展开,绘制舆图的绢帛的颜色已经略显陈旧,是一张世界地图,始皇帝修长的手指点在地图上,“泰山在这里,朕的疆域居然只有这么一小块!小叔父,下一个打谁?”

    赵琨抓狂,他多年前遗失的地图,为什么会在始皇帝手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