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想得到的是什么?
大家自然是想这个孩子能够一路考上去,让家里有个靠山,实现阶级的跨越等等。
这是集体的利益。
毫无疑问,江启是这个家里最好的选择。
谁读书读的好,谁更有天赋,就该选谁。
江兆恒在三个兄弟当中,给公中交的银钱是最多的,当初大房的孩子读书,他也并没有反对,那会儿只有大房的孩子合适,现在轮到他的孩子了,他也理所当然。
他不会说什么小六身体弱,干不了农活,只有读书才是他唯一出路之类强行让家里人答应的话,一切看各自的实力。
这话一说出来,场面立时就一边倒了,先前江兆恒说自己教的字江启都记住了,大家还不以为然,毕竟启蒙嘛,一次能教多少个字呢?
顶多就是十几二十多个。
江启能记住,说明认真了,是个好孩子。
但大家万万没想到,江启竟然能过目不忘。
江老爷子激动的嘴唇都哆嗦的一时说不出话来了,“你……这……小六当真能够过目不忘?”
“对。”江兆恒骄傲的看着自个儿子,“小六,来,把爹教你的给爷爷背一遍。”
迎着他爹期待的目光,江启将手中的筷子放下,张口流利的背了起来。
一共几百个字,虽然算不上太多,但在这种没有提前准备的时候,突然去背,他背的毫不磕巴,足以见记得牢实。
江老爷子和江老太太眼光大盛,看着江启就跟看大宝贝似的,大房吴氏经过先前的整理,看起来已经接受了自个儿子不能继续上学的事实上,算起来,她的两个儿子都是那种壮实又大大咧咧的跳脱孩子,都不喜欢读书。
吴氏也是只能认了。
此时见江启表现的这么好,她忍不住也升起了一丝幻想,指不定,他们江家还真的能被小六给带的改门换户。
到时候考个状元探花啥的,去当官。
他们家可就是出了官员的家庭了。
在这个时代,家族观念非常强,父母在不分家可不是说说而已,而且因为每年的徭役等是以家庭为单位出人,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不会分家。
要是分家了,他们三兄弟每年没一个能逃过徭役。
当然了,江兆恒的腿瘸了,朝廷并不会拉这种情况的人去徭役,他不用担心这个。
可吴氏跟孙氏平日更要好一些,既然江启表现好,那么孙氏的儿子文生去读书的可能性便小了,她见状看了孙氏一眼。刚有些担心,又想到连她都不知道孙氏是什么时候教文生认字的,这不就是等着她儿子退学?
一时间一股气堵在了胸口,上不去下不来。
而孙氏的面色更不好了,当初大壮不喜读书,在课堂里的情况不好,她和吴氏走得近,了解的就更清楚了,心中难免起了心思。
万一大壮退了,家里很可能再供一个孩子。
但文生和江启的年龄差不了多少。
文生现在是五岁半,江启四岁。
江启又一贯体弱,这样长大怎么下地干活?
难免老三两口子会因此想要送江启去读书。
老爷子和老太太又更宠爱江启,要是老三提起这事,他们二房没有胜算。为人母,她总想为自己儿子多做打算,她这个儿子听话懂事,又安静内敛,她也想她的儿子能去读书。
所以这近几个月,她就暗地里让同村的亲戚偷偷教文生读书认字,也不多,能背那么两篇文章就行,到时候好拿得出手。
到时候两相对比,她儿子早就认字,还会背书,性子安静能坐得住,又年纪大点,可能性就大了。
但她没想到,三房直接就是一个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