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9(1/2)
【比如吕家,比如邓家。】
【吕雉为了加强势力与老刘家联姻的女儿们都是肉包子打狗,一个也没能活着回来;邓绥吸取前朝教训,约束外戚,对自己的兄弟和子侄辈管束的颇为严格,但是也依然避免不了汉安帝一上位就对邓家进行清算。】
许多现代网友评论吕雉的政斗水平,说她是小学生水平。
她小不小学生不好说,但是在被大臣糊弄的程度上,的确没有玩过周勃和陈平。
荆咕特意截取了一段影视资料,做得是周勃和陈平的前后对比。
.
刘邦去世后,吕雉还戴着孝,已经野心勃勃想要亲自执政。
她招来一些陪伴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询问:“我吕家子弟是否可以封王?”
王陵斩钉截铁拒绝:“昔日高祖曾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子弟不得为王,哪怕是太后的吕家,也不是刘家!”
吕雉的脸色当下就有些难看了。
谁知一旁的周勃打圆场:“高祖打天下,也大封功臣,之后大封刘氏也是封自家人;如今太后娘娘代行天子职权,吕氏也是吕家自家人,怎么不能封吕氏子弟?”
陈平在一旁一唱一和,两人二言两语,连给吕氏子弟封什么侯都安排好了,吕雉的脸色渐渐好看了起来。
她冷冷地扫了一眼王陵,看到王陵对着两位旧臣怒目以对,把王陵赶了出去,又留下周勃与陈平谈了良久才分别离开。
被赶出去后,王陵没有立即离开,在宫外等候周勃与陈平。
“你们这是背叛高祖!”一见到二人,王陵强烈谴责二人的背叛,谁知周勃和陈平都很冷静,陈平语气淡淡道:“如今当面反驳,我们比不上您。但是若论保全刘氏天下,你比不上我们。”
王陵当时不理解,还因为对吕氏封侯的反对,被吕雉穿小鞋。
但是当吕雉去世后,周勃和陈平的反应就足以说明一切。
设计夺走吕氏的兵权,诛杀吕产,杀的吕氏血流成河后,周勃才感慨:“刘氏终于平定了。”
后又迎接刘恒入宫为帝,并继续下达诛吕令:
“悉诛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吕雉为了稳固吕氏地位,让吕氏女嫁给各个诸侯王联姻,结果都不得善终。
因为历史上刘恒的原配妻子记录少到仿佛是被人特意抹除过,有许多猜测是说刘恒的原配妻子也是吕氏女,四个儿子和原配都是被刘恒杀死的。
荆咕没有找到有关刘恒原配妻子的确切资料,并没有剪辑有关刘恒妻子的片段。
但是单独前面周勃和陈平阳奉阴违,已经够让吕雉愤怒了。
.
“很好!很好!”汉惠帝时期,吕后看到这一幕,再看周勃和陈平,愤怒的无以复加,“果然是大汉的忠臣,我吕氏再如何辛苦打江山,也不过是
一个暂时的管家婆!”
周勃和陈平看到天幕暴露他们的心思(),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跪了一地。
刘盈趁机提议:“母后,这江山到底是大汉的江山,吕氏名不正言不顺……”
吕雉猛地出声:“闭嘴!”
刘盈还想再说什么,被吕雉冷言呛道:“谁都有资格说,但是你没有。”
“周勃和陈平是开国功臣,我不会杀他们,因为他们有功。”吕雉站起来,俯视着跪下请罪的开国功臣。她知道,他们跟天幕上一样,表面臣服,内心从不顺从。
吕雉猛地转身,指着刘盈愤怒地骂道:“但是你没有,你只不过是一个废物!”
但凡她这个废物儿子争气点,刘邦至于想废太子吗,她至于这么辛苦吗!
刘盈还想说什么,吕雉已经直接无视了这个废物儿子,雷厉风行吩咐了接下来的命令:
“天幕曾经提到过‘文景之治’,文就是那个代王刘恒吧。”
天幕曾经提到过“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下很好的基础,说他们汉初都是实行“休养生息”。
现在天幕又说周勃在她死后迎立刘恒,那大概就是“汉文帝”了,“文”是一个很好的谥号,说明历史对他的功绩十分认可。
对比一下别人的儿子,再想想自己的废物儿子,吕雉越看越嫌弃,最后直接无视。
“去代国,把刘恒接回来,立为太子。”
周勃猛地抬起头来,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突然这么顺利了吗?
连一向沉稳的陈平也不敢置信。
吕雉冷冷道:“人终有一死,我也避免不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日后夺吕氏的权可以,休妻也可以,但是不可以族灭。不然。”
后面的话吕雉没有继续再说下来,但是话语中的意味所有大臣都听出了其中的威胁之意。
把刘恒接回来立为太子,是捧上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威胁。
陈平大声恭维:“太后英明!”
以这种形式,达成了这一出平衡交易。
大臣们齐齐赞颂吕雉的英明,让刘汉王朝得以和平过渡。
至于刘盈,谁在乎。
刘恒不仅是太子,也是史书认证的“汉文帝”,这可是“文帝”!
如果不是吕雉还在,大臣们恨不得让刘恒立刻上位了,刘盈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吕雉看着刘盈傻眼的状态,第一次生出一股快意。
现在知道,没有母亲,自己什么都不是了吧!等刘恒到了,刘盈就更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废物!
【这样的行为让当时的老臣都看不下去,拖着棺材到朝堂上指着汉安帝的鼻子骂。】
【最重要的是,汉安帝以为没有邓太后的压制自己能大干一番,可惜,不但没干出什么事,还短命呢。】
汉安帝刘祜自幼被邓绥扶持登基后,大权一直被邓绥掌握在手中,他早就对此不满,但是无力反抗。
() 等到邓绥一去世,刘祜被压制许久的恨意冒了出来,在他的示意下,有反应很快、想要抱新皇大腿的大臣立刻捏造罪名,想要把邓氏一族问罪。()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43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9吗?请记住.的域名[()]?『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陛下,邓太后外戚邓骘想要谋逆!”
刘祜早已等待这一刻许久,闻言几乎不等大臣奉上罪证,迫不及待下令:“朕就知道邓氏有此野心,谋逆乃是抄家灭族大罪,把邓氏通通拿下问斩!”
谁知大臣们纷纷请命,为邓氏说话:“陛下,邓太后在世时约束外戚,邓太后的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了贿赂,邓骘将妻子和儿子的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邓氏从无吕氏外戚之恶,断不可能做此谋逆之罪!”
新皇拥护者立刻反驳:“证据确凿,大司农莫不是在包庇邓氏?”
大司农朱宠严词厉色反问:“邓氏无罪,大人为何非要无中生有,捏造是非!”
朝臣立刻分为两派,激烈地争锋起来。
“邓氏野心勃勃,还想要迎立年幼太子刘胜为帝,是想再演垂帘听政野心!”
“笑话,太后都过世了,谁去垂帘听政?”
“外戚之患何止是太后一人?太后过世,外戚可没过世。”
“太后在世时,平复冤假错案无数,为何太后一过世你们就要制造冤假错案,这让太后死后如何瞑目!”
“外戚势大……”
辩驳到最后,在大司农朱宠激愤之下以死上谏,才让刘祜平息了铲除邓氏的念头。
.
“看来我约束兄弟果然没错,大臣们没那么厌恶邓氏。”邓绥前面被好一通夸,听到吕氏被灭族,还担心自己去世后邓氏也被灭族,听到现在,才终于放下心来。
至于刘祜对邓氏想打压,邓绥反倒是不在意。
哪个帝王不厌恶外戚势大,她不愿意还权给刘祜,又何尝不是看出刘祜对自己、对邓氏明显有恨意。
在她还活着的时候就还权,岂不是会跟秦宣太后一样被废,然后死的更早。
政治斗争,从来是你死我活,没有因为感激让权就大发慈悲。
邓绥一直约束外戚,早就料到下一任帝王会打压邓氏,邓氏在她在世时表现好一些,大臣们哪怕是为了皇室、为了刘氏名声,也不能灭族邓氏。
邓绥微微一笑,就把刘祜的怨恨抛到了脑后。
听天幕说这还是个短命鬼,也没什么太大的能力,不足为惧,还不如趁着自己在位,再多干点实事。
她相信,自己有了天幕这样的神迹,这一世一定能做得更好!
【帝王们打压后宫打压外戚时从不手软,却从没想过,史书在评价功劳时真得会在意执政者的性别吗?】
【人民会记住的是统治者的功绩,统治者为了政治目的各种抹黑女性,还不如好好当皇帝,在功绩上超过女性。】
嬴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嬴政面临的不仅有一个
() 不省心的赵姬,还有想要夺权的赵姬情夫和私生子,但嬴政也只是杀了那嫪毐和私生子,灭了嫪毐的二族,对赵姬只是囚禁起来。
他不在意赵姬是自己活着的黑历史,也是自信他的功劳“德兼二皇,功高五帝()”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嬴政面对着离自己最近的长子扶苏,伸出自己的手掌,然后狠狠一握。“这大秦,谁敢忤逆朕?”
就算六国之人躲在暗处搞什么行刺,不也是偷摸行刺,谁敢与他两军对阵,谁敢与他光明正大博弈?
想起荆轲刺秦时看到自己就吓得露馅的秦舞阳,嬴政露出轻蔑的笑意。
那群躲在暗处的老鼠,连站在自己面前与自己对视的勇气都没有。
【大家比较熟悉的太后天团我就不继续介绍了。】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来自民间的女科学家女发明家,她们为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有的却连名字都没有被留下。】
【最早的有记录的女性发明家,应该就是雨伞的发明者,云氏。】
公元前450年,鲁班正要出门,妻子云氏连忙追了出来,手里还提着一把自己刚刚做好的雨伞:
“看天色又要下雨的样子,把盖带上。”
“家有贤妻如有一宝,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会淋雨了。”鲁班笑哈哈说着,正好听到天幕上提到他妻子,顿时一喜,“夫人你看,天幕在夸你!”
刚把亲手做得雨伞递给丈夫的云氏一愣:天幕说得是她吗?
【云氏是鲁班的妻子,相传她因为心疼丈夫出门干活要淋雨,专门做了一个可以打开和合拢的木质机关架,在机关上覆盖了一层牛皮,就成了最早的雨伞。】
连鲁班都出来了,云氏顿时明白:真得是自己!
她看着手里的盖脸上的喜色掩盖不住,想不到给丈夫做得这个小玩意,还能让她青史留名!
木质机关架就是最早的伞骨,因为先秦时期纸张还没发明出来,用丝帛也不能防水,云氏选择的是用牛皮。
“伞”这个字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才发明出来,基本上涵盖了“伞”所有要素。
在根据《史记》来看,最早的“伞”叫做盖,“孔子出行,雨而无盖”。
包括以前的“华盖”也是“伞”的一种,被用在贵族的仪仗队中用来展示阶级属性,也同样用来遮阳。
【雨伞比蓑衣斗笠更方便携带,也更灵活,发展到现代依然在使用。】
【而且我们有了更多的花样,除了传统的直柄还有折叠伞。】
【对于古人来说,可能对机关伞更有兴趣,因为机关伞还可以当拐杖,当兵器。】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伞。
油纸伞,太阳伞,直柄伞,折叠伞,自动伞等等。
五花八门的图画和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天幕下的各朝工匠看得眼花缭乱,同时
() 启发了新的灵感。
“啊,那个折叠伞伞骨是什么可以折叠又可以展开的?好像不是竹木是金属?”
鲁班也顾不上出门了,跟妻子云氏在院子里商议着。“那什么自动伞按得哪里,怎么一下子突然弹开出去展开了?”
云氏很不理解,那么漂亮的伞一看就是女子喜欢的,为什么一面是漂亮的花朵,一面是黑压压的颜色:“那布面的伞是涂了桐油吗,那么防水?还有伞面怎么是黑色,这黑色有什么特殊之处?还是说这是后世的大秦人的伞?”
在另一边,墨子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伞一边跟弟子们商议:
“那迷你的伞怎么一下子变得巴掌大,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大?”
“那伞骨用得什么金属,为什么折叠起来不会断?是铁吗?”
……
不懂行的古人看到了只是觉得“好好看”“好想要”,但是懂行的工匠眼里则是抓耳挠腮,恨不得钻进天幕里,把伞拆开去看里面的机关。
最后,是荆咕特意找到的机关伞视频。
铁柄伞骨的机关伞,伞面可以当盾牌,伞柄中空,内部藏有细剑,可以随时抽出细剑行刺。
嬴政:嗯?这机关伞,好像有些眼熟?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发现的珍贵的青铜马车,车上就有一柄圆形的很标准的伞,是青铜打造的,已经有了现代伞的标准伞骨和伞架。】
【这架青铜马车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的青铜机关伞。机关伞构造十分精妙,伞座和伞柄以自锁式闭锁相连,可以轻松打开和锁死。伞座上还有调节角度的机关,能够根据太阳的方位调节青铜伞的位置。伞柄上还有扣锁杆,可以有效防止伞柄在马车剧烈晃动时折断。】
【伞柄和伞盖的连接处采用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青铜齿轮,可以让伞柄均匀承受伞盖的重量,更加轻盈也不会影响马车的行进速度。】
【最重要的是,这把青铜伞还可以用来御敌。伞柄内藏有利器,随时可以变换成一把长矛,而伞盖也可以当做盾牌来使用。大秦的工匠真是为总是被行刺的始皇帝操碎了心~】
大秦工匠们泪流:啊,总算有人说出他们的心酸了!
当个大秦工匠容易吗,又要质量好又要好看,还要能防刺杀,生活用品也能做出武器的功能,跨界哪有那么容易!
宋朝,沈括疯狂画画做笔记。
“好多伞!好多机关!”
后世的伞好厉害,秦始皇的青铜马车和青铜机关伞原来也这么厉害!
沈括沉迷为自己的新书又找到了新的灵感,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溪笔谈》将会因为天幕变得越来越厚。
明朝,宋应星连科举赶考的书都顾不上看了,忙忙碌碌画图,整个大脑都沉浸在猜测各种自动伞机关伞的机关里去,一时之间什么科考失意都顾不上了。
嬴政看着天幕放出的青铜马车展览图和各种新闻介绍,看着那夸张地介绍,有些无语。
行吧,知道后世对他的始皇陵爱得
深沉,
没想到喜欢兵马俑也就算了,
马车都这么喜欢。
还说什么千古第一“豪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座驾,有这么夸张吗?
这么喜欢他的马车,他要不再多放几辆?
嬴政刚想到这里,立刻想到自己被盗墓。
算了,放他用报废了的,可以留给后世研究,但是帮助盗墓贼就算了。
【西汉时期,巨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发明了一种精密的纺织器械,叫做织花机。】
【相传,陈宝光之妻曾在汉宣帝时期,被霍光请去家中传授霍家女眷如何织造锦缎。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纺织工,她通过对传统纺织机进行改造而发明出了织花机。可惜这样优秀的发明家却没有留下任何名字,只能说历史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女性,让女性自己都以为是寻常。】
高高的府邸门口,一辆马车停下,马车里下来一位有些拘谨的年轻妇人。
早已等候在此的管家上前打量一番妇人身上的锦缎,看着她锦缎衣裳上的花纹做工,十分满意,态度也恭敬起来:
“陈夫人,这边请,听闻您织造锦缎技艺高超,霍夫人和家中女眷已在宅中等候您已久。”
.
朝堂上,汉宣帝刘询看向霍光:“尊夫人给家人请了陈夫人教授织布?”
霍光一愣,这才想起自己府上的事:“的确,那位夫人还在霍府上,听说她善于织锦缎才请来的,未曾想到她还能发明织花机。”
锦缎,起源于华夏,被称为“一寸锦一寸金”,在普遍以“丝”作为偏旁部首的布料中,它以“金”作为偏旁就足以说明它的地位,也被叫做“金帛”。
在华夏这个丝织大国的所有织物中,以锦工艺最为繁复,价值最高。
织造锦缎的工序复杂,机器也复杂巨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陈宝光之妻在教授锦缎的过程中,改造传统纺织机再发明织花机,是更为了不起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却被记在一个男人,她的丈夫身上。
她的丈夫可能连怎么织布都不会,更不用提发明织花机。
【泯没女发明者的名字不仅仅是女性姓名的事,发明者的很多想法和理念,只有自己才知道。如果没有很好的继承,到后面想要继续发明就很难了。】
【尤其是纺织业,在古代基本上是专属于女子,不记录下女子的名字,不奖励女发明者本人,如何促进其他女子去发明创造?】
【在汉代之后许久,女子在纺织业上才有新的创新,但那时已经与汉朝无关了。】
明清赏赐贞妇除了给家族免除徭役,还会给贞妇本人实在的禄米赏赐,和诰命赏赐。
不同的诰命等级,代表着不同的特权和实质待遇。
这也是明清时为什么那么多女性愿意辛苦守贞,不光是洗脑——毕竟不识字的底层女性还是很多的,也因为实实在在的奖励。朱元璋出身于底层,很明白老百姓的心思,吹再多,也不如实实在在拿到手里的赏赐。
【朱元璋在给百姓普及《大明律》时,
特意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