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武术与军事10(1/2)
同时,也是华夏封建军事法制的成熟和定型阶段。】
东汉末年,由于地方豪强大族仗势欺人,不尊律法,世道混乱,导致军队整体质量很差,三国吸取教训,诸葛亮、曹操等人都强调依法治军。
隋唐时期,军事立法趋于成熟。
从隋朝的《开皇律》,到《永徽律》,里面有丰富的军事法律内容。
《唐六典》既是国家行政法典,又是军政行政法典。
隋唐两代的军事立法全面而系统,对后世封建军事法制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作为秦律的立法者之一,李斯看到天幕夸赞隋唐律法,絮絮叨叨:“大秦的律法也不差。”
嬴政微微颔首,表示李斯说得对。
秦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加上崇尚武力,注重军事法制建设,同样有大规模的军事立法。
秦法里有关军事的法规相当严密,对作战、训练、后勤保障都有去具体而详细的规定,不仅仅有严刑,也有厚赏。
对此,刘邦表示:没错,秦律很好用。
汉承秦制,这些律法在大秦还来得及全民普及,到了汉朝得到了发展。
汉朝不仅继承了秦法,在秦法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还制定了地区性、细则性的军事法科别、品约,发展了萌芽于春秋时期的监军制度。
军事立法、司法、监督制度,初具规模,华夏的军事法制从此时基本形成。
不过论成熟,受时代以及生产力等限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
刘秀就是单纯的心情复杂。
他已经知道自己这个汉朝在后世被称为“东汉”,听到三国吸取东汉的教训,刘秀深刻感觉被扎心了。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些三国里面就有不少是如今的豪强勋贵的后人吧?
刘秀再次打量着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目光复杂。
他并非不知道地方豪强坐大的隐患,也不是没有打压过,但是君臣君臣,不仅要互相博弈,也要互相利用。
打压也不代表就完全脱离不用了,要知道无论是帝王的刘家还是两位皇后的家族,本身也属于地方豪族。
只是刘秀自己在位时能压制住地方豪强,很明显子孙软弱,压制不了,反过来被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何能避免后世子孙的遭遇再次发生?
刘秀眼睛看着天幕,心思已经飘到了几百年后:靠人靠不住,靠律法如何?
【到了军队之中,隋唐时期的相关训练就有了更多的特色。】
【首先,就是隋唐时期马匹充足,让大唐有了骑兵发达的基础。】
从北魏开始,马有了200万匹,是历史上养马最多的时代;
到唐高宗时期,全国马匹达到70.6万余匹;
唐
玄宗开元时期,仅仅陇右道就有马匹43万余匹。
唐朝时期,因为马匹多,不仅仅是军中的骑兵增多,连民间骑马的男女也多了起来,还让打马球也盛行起来。
.
缺马打匈奴的刘彻非常眼馋。
原本西方有很多马刘彻已经想动手去抢了,没想到后世的中原也可以有很多马,他奇怪了:“中原哪里适合养马?若是用农田养马,稻麦菽怎么办?()”
主父偃委婉地拍了一个马匹:“陛下,天幕先前说,大汉打下了河套平原,河套平原适合养马。?()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刘彻恍然大悟:“敢情还是大汉的功劳!”刘彻又骄傲,又是不爽。
自己又是打下河套平原,又是开辟丝绸之路,怎么好像自己没怎么享受到好处,都便宜了后世。
“学着点,大汉也要有很多良马很多骑兵。”刘彻不满足看,亲自拿过纸笔,来记录自己最看重的骑兵与马匹。
【比如蹴鞠。蹴鞠起源于先秦,流行于汉朝,兴盛于唐宋。
但是在大唐,除了蹴鞠,还有个马球,是一起用作军事训练手段。】
【根据现代考古,章怀太子墓中有打马球的壁画,还有发现马球俑、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证实了当时马球在上层贵族之间十分流行。】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史料、诗歌,也记录了唐朝时期女子打马球,和军中打马球的事。】
马球在唐代最早盛行于军队,原因在于马球运动可以很好地训练骑兵的骑术。
唐朝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疆域面积,一直面临着各种威胁。东西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尤其是突厥被灭后很快反叛,投降后再次复叛,对大唐来说是有力的威胁。
突厥人的骑兵彪悍,受突厥骑兵的影响,大唐实行轻装式骑兵,军队中十分重视士兵个人骑术的训练,骑兵在大唐达到鼎盛。
为了训练骑兵,马球被作为训练士兵骑术和训练士兵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最好的方法,因此马球“本为军中之戏”。
公元747年,唐玄宗发布诏书,明文将马球运动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推广到军中。
【马球需要的场地比蹴鞠更大,因此各地军队大力修建马球场地。】
【在《新唐书·兵志》中记载:“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增至七十万六千”说明马匹增长速度之快,而且在军队中有很多地方修筑有马球场地。军队在各地修建的马球场地很多,有的可容纳上万士兵住宿。】
唐朝历代皇帝都很重视马球运动所特有的军事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唐代军队非常注重运用马球运动培养军事人才,在禁卫军和神策军以及各地驻军中,都经常开展马球比赛。
在军营的马球场中,两支军队各自派出马球手准备交战。
裁判高声喊道:“今日两支马球队,分别是禁卫军和神策军!看看最后谁胜谁负!”
高台之上,是帝王与其他贵族,来观看马球赛也是观看骑马
() 训练如何。
大唐的马球赛十分激烈,动辄有人在比赛过程中受伤,旁边还有太医在候着,有没参赛的其他士兵在旁观,作为啦啦队时不时呐喊一下。
大唐皇帝开明,对此并不禁止,比赛时场上场下都很热闹。
场内,两支军队已经开始了赛前的“垃圾话”攻击:
“禁卫军算什么,回去巡街去吧!”
“神策军去守城门去吧!”
裁判开始发球:“开始!”
马球比蹴鞠的球要小,也更硬,刚刚抛出,就被马球手挥舞着球杆拍走:“啪!”
场内,骏马奔腾,球杆撞击,震的马球手手都麻了,一不小心就脱杆,还有人在这样的撞击中把骨头撞断。
场外,其他士兵激动大喊:
“传球!传球!”
“射门!”
“拦住!”
贵族一边观看,一边商议:“我看神策军更厉害,要赢。”
“我看还是禁卫军厉害!”
【马球在大唐还被当做一种外交手段。】
“我吐蕃人身强体健,非常擅长马球。”吐蕃使者在大唐朝堂上骄傲地介绍自己带来的马球手,“这是我们的马球好手。”
唐中宗李显不甘示弱,微微一笑,语气里同样傲然:“我大唐马球也有几名好手!”
双方立刻让各自的马球手开始交战,然而吐蕃稳占上风,吐蕃使者非常骄傲:“哈哈哈哈,看来还是我吐蕃马球手厉害!”
李显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
这时,他的亲信提议:“陛下,临淄王善马球。”
“让他上。”李显想了想又补充,“不许给朕丢脸。”
临淄王,还有另一个后世更熟悉的名字,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与嗣虢王李邕,以及驸马杨慎交、武延秀4人翻身上马,雄赳赳气昂昂策马上球场。
最终,李隆基马球术高超,率队成功取得胜利。
吐蕃队的马球手只能认输。
李显龙颜大悦:“赏!”
.
已经登基的李隆基看到往事,颇有些骄傲:“朕的马球术的确不错。”
看天幕都夸他了,看来他还是有点优点的嘛。
“不如宫中组织一下马球比赛?朕来当评委!”李隆基有些怀念年轻时的激情,现在让他去打马球,体能有些跟不上了。
太子李亨小心翼翼道:“是宫人都比吗?”
“自然,大家一起来观看。”李隆基想热闹热闹,喜气洋洋地开始列举观看者,“比如家中女眷也可以带出来,来一场女子马球比赛。”
怕什么来什么,李亨心里一个咯噔。
谁不知道那个未来被强纳的儿L媳还悬在那里,谁敢带家中女眷来陛下面前打马球啊。
但是直言不讳定然会激怒父皇,李亨立刻有了新念头:“父皇,不如开放给民众,与民同乐,让百姓也见识
陛下的风姿。”
大唐没什么行刺皇帝的案子,李隆基并没有太大的危机感,听到这话,还颇为意动。
“嗯,未尝不可。”
李隆基想起前朝,似乎都没有过盛大的天子与民同乐的马球比赛,天幕都说过他的开元盛世才是真正的盛世,不如,来一场?
“此事交给你去办。”李隆基看着李亨,难得对儿L子的机灵满意。
李亨连忙应喏。
他也决心办的好一点,精彩一些,让父皇去沉迷马球,总比沉迷儿L媳的女色和奸臣的吹捧好。
至于与民同乐,多看一下民间百姓,或许能更直观接触民间的人才。
今天也是为了老头子的晚节操心的一天!
【再说一下军粮。
大唐的军粮,同它的骑兵一样,可以笑傲古代!】
【秦汉时期,以粟,有正史记载军中以粟米为军粮。】
【比如《三国志注·诸葛亮传》:“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成书与唐朝的《晋书·恒温传》也记载:“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
而且早期的麦子不加工,直接煮食口感很差,被当做粗粮在食用。
【相传,秦末汉初年间,韩信在陕西南阳攻打魏王豹的时候,士兵疲乏,他命人把麦子磨成面粉,烙成饼后切成条,需要食用时就下入滚水中泡煮食用,看起来像是现代的方便面。】
这种做法比较类似现代的陕西面。
虽然这个故事类似民间野史,真实性不可考,但是论做法是可实用的。
现代的方便面分为油炸类和非油炸类。
制作方法也可以在古代实现:首先在面粉少量加水揉成面团后,做成面片再切成面条,再上锅蒸熟。蒸熟后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味道,把佐料喷洒在表面,也可以不加调料直接进行下一步。
下一步就是进行分类的不同工序,非油炸方便面直接使用高温热风烘干,油炸方便面还需用滚烫的沸油油炸。
经过油炸后的方便面,组织呈多孔状,口味要比热风烘干的方便面好。
不过食用油在古代太过珍贵,比起需要油炸的方便面,还是非油炸的或者韩信这种做法更简便。
.
“方便面?这不就是伊面吗?”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看到这熟悉的面条一愣。
这“伊面”正是“伊府”的“伊”。
原因是有一次,他在家中办寿宴,其中有一道菜是“长寿面”。
厨子原本应该将煮熟的面条捞起来,过水之后再调味,但是误把油当做水,将煮熟的面条放入滚油中炸熟了。结果发现那个香味有一种不同之处,故意将错就错,浇上鸡汤、猪骨和海鲜炖煮的浓汤端上宴席。
那一次,煮熟后又油炸的面条泛着金黄色,还微微卷,口感很特别,客人们纷纷称赞,伊秉绶于是重赏了厨师,多次用这道面食宴请客人。
又一次,他的书法家朋友宋湘来府上作客,
品尝这道面食后,询问自己叫什么名字。
得知该面食没有名字,宋湘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
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伊秉绶是福建人,福建有不少人在外务工,甚至去台湾和东南亚定居,语言文化有相似之处,福建人便将“伊面”带到台湾等地,成为了日本人制作的方便面的蓝本、公仔面的始祖。
发明方便面的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是日籍台湾人,从改姓氏来看就能看到十分亲日,深受日本殖民影响。后来开创了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等多个企业,定居日本大阪。
吴百福于清朝末年的1910年出生于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省嘉义,父母都是华夏人,但是早亡,从小跟随祖父长大。后来安藤百福发明的方便面的过程几乎与“伊面”无异,很难说没有受到“伊面”的影响。
【根据敦煌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河西边塞军人的主食:酒三斛,黍米二斛,酱二斗。】
【在边塞之地,很难吃到新鲜蔬菜,最多的调味料就是各种酱。虽然应该与我们现代的酱差别很大。】
【历史上,与面食有关的著名军粮,还有诸葛亮的馒头——注意,古时候的包子也叫馒头,诸葛亮馒头是有馅儿L的,还有锅盔。】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正在亲自查看军中后勤军粮的制作。
他自己与夫人偶尔有心思一起下厨,研究厨艺,最近得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感觉可以用作军粮,特意来厨房这边传授厨娘。
“少水,多用干面。”
“对,面团就是要硬一点,用力揉。”
“用大锅炕,要热一点。”
诸葛亮在指挥厨娘做锅盔,当锅盔炕熟的香味飘出去,张飞大大咧咧闻香而来。
“嘿丞相在这偷吃什么好东西?”
“你瞧这是什么。”诸葛亮指着铁锅表面贴满的饼子道。
张飞也不怕热,伸手就去揭了一张,烫的一边呼气一边往嘴里塞:“这硬邦邦的,拍起来啪啪响,看起来像是锅上面裹了一层盔甲。”
一片片的饼子一圈圈黏在锅的表面,还是椭圆边缘层层叠叠,看起来像是战士盔甲上一片片的甲片交错相叠。
诸葛亮哈哈一笑:“那就叫锅盔吧!”
看着张飞吃得津津有味,诸葛亮也没亏待其他人。
等到一锅锅盔全熟了,诸葛亮让厨娘把新出炉的锅盔端出去,分发给其他士兵:“来来来,让大家尝尝这锅盔好不好吃!”
.
“娘,我想吃锅盔!”
汉朝时期的小朋友扯着母亲的衣服,看天幕看得流口水。
看天幕上的士兵吃得香喷喷,这锅盔一定很好吃吧。
她娘亲同样看得津津有味,这个做法看起来不难。就是那个铁锅有些难,铁那么贵,家里怎么买得起铁锅。
妇人有些犯难:“家里没有铁
() 锅,不知道用陶锅可不可以?或者直接贴石头上?”
主要是用高温炕嘛,那面饼看起来也简单。
她丈夫在旁边笑呵呵看着:“想吃就吃,让娘给你做。”
自从天幕出现,教授了许多手艺后,家里农田施了绿肥产量比往年高了些,还学会了用豆子做豆腐,卖豆腐也能挣点粮食。有了多余的米面,给孩子做个饼子填填肚子就不会如往年那样吝啬。
谁不想把孩子养的更好点,还不是穷闹得。
妇人白了丈夫一眼,嘴上光会说,万一陶锅炸了失败了呢。
想了想,还是先用石头试试吧,实在不行,咬咬牙买口铁锅也不是不行。
“看完天幕,娘就给你做!”女子摸摸女儿L的头,眼神温柔。
晚上就试试,若是能成,日后能再多个卖锅盔的活计也好。
【说起干粮,古代许多兵书只记录“阵法”,非常详细的、真实的行军过程反而不记录,以致于有些文人夸大的过程,除了写故事讲故事很厉害,行军上参考价值不大。】
【这里不得不夸一句《纪效新书》,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可以说是含金量非常高的一本兵书,不会打仗的人看了都得学会。不仅有排兵布阵、练兵习武,还有日常的干粮、军心等。不要觉得军粮军心不重要,知道古代多少士兵哗变仅仅因为拖欠军饷吃不饱饭吗?】
最出名的士兵哗变,就属于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
东汉末年,出了一位因为朝廷拖欠军饷气到自己打进朝堂称霸的枭雄,名叫董卓;
明朝末年,因为朝廷没钱,多次拖欠军饷,多地产生士兵哗变。
于是朝廷索性开除部分驿卒,被开除的驿卒里有一个人,名叫李自成。李自成的“铁饭碗”丢了,没处吃饭,最后直接反了。
后来李自成打孙传庭,知道对方军中同样军粮不足,断了孙传庭的粮草,导致孙传庭战败,大明最后的战斗力也瘫痪。
.
“是啊,我们要求很多吗?我们拿命打仗,只是要求吃饱肚子而已,都不让我们吃饱肚子,如何去打仗!”
哗变的士兵很有话说。
他们吃不饱肚子,饿得浑身无力,兵器都拿不起了,怎么打仗?
战败了还要被追责,被砍头,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吃饱了肚子做个饱死鬼!
【明朝戚继光在自己的兵书《纪效新书》中也有记录戚家军的干粮,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光饼”的做法。】
“光饼”是将面粉和好,擀成小圆块,可以加入不同的佐料做出不同的味道,然后放在碳炉里烤熟,做好之后中间穿孔用绳子串起来,如同串铜钱一样。士兵将这一串干粮挂在自己身上,饿了就扯两块下来吃。
这种有味道的光饼类似现代的石子馍,比较硬,但是口感和味道还可以,是比较可靠的干粮。
还有一种干粮,做法也被戚继光记录在《纪效新书》上:
将米二升,炒黄包
裹(),一升研磨为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