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虽迟但到的系统(1/2)
马清在五一过后的周日,一大早就来到南锣鼓巷附近的邮局——地安门邮局。先找邮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人民日报》丶《工人日报》丶《中国少年报》三份报纸,在报纸上找到了三家报纸的投稿地址,买了三个信封加三张4分钱的邮票,共花费1毛5分钱,把信邮递了出去,接下来就是等待收获的季节了。
马清出邮局门口的时候发现一群人围在一起,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集邮爱好者在这里交流心得,交换邮票呢,这个好啊,集邮不仅有助于增长知识丶拓展视野,还能陶冶情操丶结交朋友,甚至还能带来经济收益和健康益处。
当然马清并不是为了发财才打算集邮的,都知道未来六十年的世事发展了,还要靠收集邮票,古董这些东西来赚钱,太low了吧,马清就是觉得既然来到这个年代,得给自己找点事来做,收集这些时代产物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马清转身回到邮局,花5毛钱买了个小集邮册,又花了1块多钱买了些看着漂亮的邮票,要不是店员说他买这麽多不怕回家会挨揍的话,真想把店里的邮票每样来个整版,统统买下来。他现在钱包鼓的很,身上随时都揣着10块钱,家里的存款光每年的利息就有一千多,相当于自家的银行帐户里住着个八级工老头,不吃不喝的帮他挣钱呢。不急不急,每个星期来一趟,这时间不就消磨了嘛。
马清带着新鲜出炉的集邮册,加入邮局外的集邮人群,除了听这群人吹牛逼,混个脸熟外啥也没干,直到快中午了才回了家,拿了碗筷往红星厂食堂赶去。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马清看着手上的饭票其实挺感慨的,换这个饭票也不简单啊。
昨天星期六上班,马清以为拿着粮票就能去后勤处的生活保障科换成饭票,结果没这麽容易,换饭票的工作人员说名册上没有他的名字,不能换给他,于是马清只好去找做过交易的劳资科赵科长,赵科长又带着他去找了工会主席,工会主席写了个条子,赵科长又弄了一纸文件,把他带到保障科,把他的名字上了花名册才换了饭票。
马清用自己的28斤粮票,4两油,4两肉和其它的蔬菜票,酱油票等一堆票据,按照1两饭票0.012元,一份肉票(一两肉)0.1元,一份素菜票0.02元的价格,花了不到5元就换了一个月的红星轧钢厂食堂的饭票,工作人员还叮嘱他肉票当月有效,饭票和蔬菜票季度内有效,过期作废。
昨天马清仔细的把饭票,肉菜票,素菜票分类好,用橡皮筋捆扎好,放在铁盒里,放在家里的隐秘角落,别看这些东西总共就花了5元钱,看着好像不值钱,实际上可是人命啊。肯定有同学说,马清这麽多钱,大不了去黑市上买嘛,能多花多少钱。
马清上一辈子虽说是个八零后,但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物价却略知一二,因为他的奶奶老是说他小姑的命金贵,因为他奶奶生小姑的时候正好是60年,当时奶奶身体不好缺营养,爷爷从黑市的买的大米5元一斤,猪肉18元一斤,一只不到三斤的小母鸡花了25元,爷爷一个月的工资刚好就只能买1斤猪肉加一只鸡,这还是在武汉,BJ现在啥价格马清是不清楚的。
且不说要花多少钱,整个月的口粮要是丢了,那是真的麻烦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