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平平无奇的一天(2/2)
新????书吧→
王象蒙:「.」
传闻中小姑丈在苏州混堂口的那一套,终于要用在六部里了吗?
「这个办法应该有用吧?」林泰来又问道。
王象蒙发自内心的说:「肯定有用。」
以林泰来如今的威名,只要放出这句话,肯定没人敢去给林泰来当下属。
林泰来很满意的说:「你独自决定了两个主事的任命后,工作局面就能打开了。这是我给你的机会,还不多谢我?」
此后林泰来上午去翰林院坐馆,因为翰林院的早课和训话多在上午,而下午则去礼部主客司办公。
这日早上,林泰来进了翰林院后,正好碰上田一俊对庶吉士训话。
站在边上扫视一圈,没有在人群里看到顾宪成同乡丶散播过负面消息的吴正志,林泰来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被掌院陈学士叫了过去,也不知道有什麽事情。
反正陈学士的态度很热情,「这里有个上佳的好差事,我就想着你了!」
林泰来纳闷的问道:「如今的翰林院能有什麽好差事?」
翰林院是为皇帝服务的,最大的特权就是比其他部门更接近皇帝。
可如今皇帝都不怎麽出来了,翰林院还能有什麽好差事?
陈学士貌似很为林泰来高兴的说:「内书堂缺一位教习,可以推荐你去,这是翰林院最好差事之一」
「不去!」林泰来言简意赅的答覆说。
内书堂是选拔优秀小太监学习的地方,大太监尤其是司礼监太监基本都出身于内书堂。
正常情况下,内书堂教习这个差事非常好,可以以老师身份结识未来的权势太监,成为自己的政治盟友。
据不完全统计,当过内书堂教习的词臣,未来入阁概率高达三分之一。
但以上都是正常情况,而现在是不正常时期.
万历皇帝内心最防范就是下一个冯保和张居正,所以和太监交往在政治上没有多大意义。
再说了,现在这些小太监里真要有什麽厉害人物,何至于将来连个文盲魏公公都打不过?
最后林泰来忽然想起什麽,语重心长的说:「陈学士啊,我知道你想还人情,但不要这麽着急。
等真的需要时,我自然会主动说起的,平常你不用在意欠我人情之事。」
跟这些老官僚打交道,真是一点都不能放松,稍不留神就会被钻空子。
万一今天自己没想明白就答应了,岂不就相当于和陈学士两清了?
陈学士无言以对,外人只看到林泰来很莽,但接触多了才能明白,林泰来最可怕的地方是不莽。
到了下午,林泰来去了礼部。而礼部这个地方,好就好在「地广人稀」。
不但官员数量少,来办事的人也比其他衙门少。主客司独立一个大院,此时也清静的很。
还没有别的官员到任,只有书吏们小心翼翼的陪着林郎中闲聊。
看着大院,林郎中忽然叹道:「这麽好的地方,不用来练枪可惜了,明天拿一把大枪来放在我房前。」
书吏们:「???」
有没有搞错,咱们这里是礼部啊,六部里最有文化的地方!
林泰来仿佛知道别人想什麽,又道:「不要大惊小怪,我在翰林院状元厅那边也放了一把大枪。」
你们礼部再有文化,还能比得过翰林院?
就是要让你们都晓得,我林泰来所到之处,主打一个让环境适应我,而不是我适应环境!
就当林泰来以为,今天又是平平无奇一天的时候,一封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奏疏送进了宫中。
夜晚,气血旺盛的林泰来正在辗转反侧,认真考虑是不是需要在京城纳妾时,忽然接到了首辅老前辈的紧急召唤。
一般情况下,都是林泰来紧急拜见首辅,很少有首辅紧急召唤林泰来的时候。
所以林泰来就知道,肯定发生什麽了不得的事了,连忙起身,纵马到申府。
申首辅早坐在书房里等着了,看到林泰来也不寒喧,直接开口道:
「今天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了一封奏疏,言辞甚激,堪称直刺龙颜!」
其实听到「雒于仁」这个名字时,林泰来就明白怎麽回事了。
这个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件有名的事情,那就是给万历皇帝上了一封《酒色财气疏》。
主要内容就是从酒丶色丶财丶气四个方面,直接批评万历皇帝,而且文风激烈近乎于斥责。
大明历代的奏疏里,这封《酒色财气疏》在后世名气很大,几乎仅次于海瑞的《治安疏》了。
而且这封奏疏也是万历朝的标志性奏疏之一,研究万历朝君臣对立情绪和万历皇帝心态转折,肯定绕不过这份奏疏。
申首辅此时所说的奏疏,肯定就是《酒色财气疏》。
不过林泰来还是不懂,申首辅喊自己来干什麽?
这封奏疏上就上了呗,那也是万历皇帝和其他大臣掐架,然后内阁居中调和,与他林泰来有什麽关系?
又听到申首辅继续说:「奏疏里面,其他内容就先不提,有一段是指斥皇上贪财。
有拷索宦官和勒索大臣之语,拷索宦官应当指的是张鲸,而勒索大臣是不是隐喻你?」
林泰来:「???」
这不对吧?他上辈子印象里的《酒色财气疏》里面,应该没有「勒索大臣」这样的词句啊?
什麽莫名其妙的蝴蝶效应,能让《酒色财气疏》多出这句话?
申时行提醒说:「你在宣府镇兵变时,原巡抚许收钱的家产有二万两去了哪里?」
林泰来解释说:「那是我主动送到宣府镇守太监那里保管的,并没有被勒索!」
当时自己是秘密送过去的,没想到最后还是有风声传出去了。
申首辅严肃的说:「你就打算这样向世人解释吗?」
林泰来瞬间醒悟,其中的微妙之处在哪里了。
如果说自己主动送,那名声就不能要了,道德上会被喷死;
如果否认主动送,岂不又坐实奏疏里的「皇帝勒索大臣」,那皇帝会怎麽看自己?
踏马的,果然被王禹声的乌鸦嘴说中了,清流势力和皇帝较劲,终于波及自己了!
(本章完)